大众网两会“解政策 问民生”访谈:张波厅长谈环保新常态
“‘有钱任性’的污染企业在山东是没有空间的,绝对没有。”30日上午,省人大代表、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做客大众网山东省两会特别节目“解政策·问民生”,畅谈“新常态”下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计划打算。张波说,去年山东省财政2.1亿元的生态补偿资金“四两拨千斤”,调动了几百亿甚至可能上千亿的环保投入。新常态下,污染企业再有钱也“任性”不起来。
今年开始大气排放标准更严,厂区空气可能优于市内
从今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山东省6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开始进入第二时段限值,标准将更加严格。张波介绍说,发布实施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山东的一个创新,用八年的时间分四个阶段来逐步加严标准的限值,实现山东跨越八年蓝天梦想。
张波介绍说,以钢铁行业为例,烧结设备排出的二氧化硫要从第一阶段限值的200毫克/升加严到100毫克/升。“前两年有些工艺设备还可以正常生产,到了这个阶段,就处于超标排放的状态。依照法律,要进行处罚,甚至限制生产,严重的话还要停产整治。”张波说。
张波说,据自己了解,在标准的倒逼下,很多企业已经决定把一些高污染的生产设备淘汰掉,这样对全省的工业企业转方式、调结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济钢的决策者,直接瞄着2020年的标准限值,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投15亿元进行升级改造。”张波说,面对更严的标准,一些企业的决心让自己感动。“当然我还给他们提了个建议,就是能不能在厂区建一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在厂区内建监测站,是要树立一种决心:未来在济钢厂区附近的空气质量,比济南市内的空气质量还要好。
“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因为这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张波说,济南市内的机动车比较多,如果企业的工作做好了,是有可能实现厂区附近的空气质量比市区还要好的目标。“我希望一些大的企业,都能够树立这样的一种雄心壮志,让企业周边的居民因为企业的存在而受益。”张波说。
环境问题已成社会基本矛盾,现在不“闯关”未来没机会
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是“新常态”。张波认为,从环境角度解读新常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和环境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
“过去也许这不算基本矛盾。在温饱时期,甚至温饱时期之前,公众的环境需求并不强烈,那个时候这种矛盾并不明显。现在它不仅仅是明显了,而且我的观点是已经成为基本的社会矛盾之一,这个认识要建立起来。”张波说。
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基本矛盾,就产生了一条新规律,即任何企业、行业,乃至区域的发展,只要与公众改善环境的需求背道而驰,其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窄,最终将难以为继。“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张波说。
张波介绍说,随着标准的加严,一些企业行业会感觉“压力山大”,“经济形势不太好,环保的压力又大,很难。”张波说,“但是我的观点,再难也要干,因为这是必须的。必须要闯过这一关,才叫凤凰涅槃。如果我们现在不去闯这一关,将来我们也许都没有机会闯这一关。”
治理污染就是转方式调结构,2.1亿资金撬动几百亿环保投入
从2003年起,山东的水环境质量实现了12年的持续改善。山东分别连续7次和5次获得了国家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的第一名。治水方面,山东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功不可没,而在治气方面,去年山东首创了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张波介绍说,实际上无论是流域治污还是大气污染治理,治理污染的过程就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治用保”体系是有山东特色的一套治污体系,实际上不仅对流域污染是适用的,对大气污染同样适用。
“我们所有的环保问题,概括起来讲,都是由三类突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一是高消耗,二是高污染,三是生态破坏。”张波说,解决这三类问题,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无论是水还是气,‘治用保’技术策略都是适用的。”张波认为,当前在大气方面,污染治理方面的工作做的比较充分,但是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再进一步加强。
另外,生态补偿制度,是山东在“治气”方面的积极探索。“从去年这一年的效果来看,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张波说,省级财政拿出2.1亿生态补偿资金,实际上却有效调动了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投入。
“各地的投入,我想怎么也在几百亿之上,甚至要几千亿,因为没有统计,我不好说,但几百亿是肯定有的。”张波说,例如济钢一个企业的投入就有15亿,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地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于构建大环保格局非常重要。
最严《环保法》发力,污染企业有钱也别想任性
张波告诉大众网记者,在新常态下,公众环保的热情会越来越高,公众的环境需求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山东的文化就是讲大局的,大家都不愿意做那些损害大局的事情。所以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家,大多数的企业家都是很有社会责任心的,他们只要是有办法,就绝不会做让老百姓失望的事情。”张波说,“但是也会存在极少数的企业不自觉,所谓‘有钱任性’。”
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出台,对于污染企业的处罚方式已不仅仅是罚款了之,给污染企业戴上了一道“紧箍咒”。
“除了一般的处罚,还有按日计罚,每天罚你10万,一天天算下来一年就是3000多万。当然不排除有的企业说‘我有钱,我不怕,给你吧’。”张波说,环保部门还可以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方式进行处罚,“问题严重的,公安部门还要拘留。”张波说,“到一定程度,就不单纯是罚款的问题了,所以这种“有钱任性”的污染企业在山东是没有空间的,绝对没有。”
网址链接: http://www.dzwww.com/2015/lh/zxbd/201501/t20150131_11825743.htm?pc
相关新闻链接
环保厅长支招基层环保人 在个人进步上别着急
1月30日,省人大代表、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做客大众网山东省“两会”特别节目“解政策·问民生”。在回答一位基层环保工作人员提问时,张波说,如果组织允许,让自己干环保工作干到退休,不提拔我也很高兴。他支招说,“在个人进步上别着急,把自己的事做好,该来的早晚都会来。”
在访谈中,大众论坛网友“相约星期五”提问说,有人说搞环保的官员很难升迁,想问环保厅长,如何看待这个说法。“相约星期五”称,自己是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希望能得到厅长“支招”。
张波回答说,从个人角度来讲,自己认为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工作,努力地去研究工作,把工作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张波说,当然同时政治上有进步也是很好的,但那是组织部门考虑的事情。
“就拿我本人来讲,如果组织上允许,让我干环保工作干到退休,不提拔我也很高兴,我一点意见都没有。”张波笑着说,“这位网友,也别担心自己不能进步,你只要把工作做好,人的地位是别人左右不了的,我想你那个地方的领导群众会看在眼里。该来的早晚都会来,在个人进步上别着急。”
网址链接: http://www.dzwww.com/2015/lh/zxbd/201501/t20150131_11825748.htm
环保部门不是单打独斗 山东各部门战霾都“蛮拼的”
1月30日,省人大代表、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做客大众网山东省“两会”特别节目“解政策·问民生”。在访谈现场,张波回答了大众网网友提问。张波说,山东的环保工作不是环保部门“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大环保”格局,山东各个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都“蛮拼的”。
大众论坛网友“日照好爱你”提问,新闻上说“史上最严”《环保法》出台,环保部门又管不了公安局长,执行能力会不会有点让人不放心?
对此,张波回答说,山东的环保工作有个突出特点在于不是环保部门在“单打独斗”,而是党委政府主导下的“大环保”格局。
“由环保部门牵头,各个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齐抓共管。”张波说,不是环保部门要管哪一个部门,而是环保部门和大家共同来做,这一点也是山东环保的优势。
张波介绍说,从以往几年的情况来看,山东各个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都“蛮拼的”。“作为环保厅长,我是非常感谢他们的。”张波介绍说,山东的发展和改革部门在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在“外电入鲁”方面很有成绩;经信部门在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升级换代方面做得很“赞”;财政部门增加了投入;建设部门负责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等的治理……
“网友提到公安部门,公安部门更不得了,淘汰黄标车原来是由环保部门做,一直进展不大,公安部门接过去,一下子就突破了,做得很出色。”张波说,“当然新的一年,大家还需要更加努力,我们会一起努力。”
网址链接: http://www.dzwww.com/2015/lh/zxbd/201501/t20150131_11825747.htm
厅长点赞大众网网友 政府应鼓励亮出阴暗面
1月30日,山东省人大代表、环保厅厅长张波做客大众网山东省“两会”特别访谈节目“解政策·问民生”。张波伸出大拇指,为网友提出的“全省人民关注环保”的建议点赞。他说,公众的需求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动力源头。
大众论坛网友“胶州今天真好”提出建议说,山东应加强媒体宣传,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多做些长期的宣传,让全省人民都关注环保,并且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做起,例如不随意焚烧垃圾、不随意焚烧树叶杂草、少开车、多走路等等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听到“胶州今天真好”的建议,张波伸出大拇指说,要给这位网友“点个赞”。
“公众的环境需求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张波说,公众的积极参与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必要条件,环保部门要善于借助新媒体和网络的力量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交流。
“我觉得政府部门要鼓励公众把阴暗面亮出来,顺应民意认真整治,整治的效果接受公众监督,公众才能信任政府部门,才能愿意跟你打交道。”张波说,另外,社会公众也要从自己做起,节能减排,点点滴滴的努力会成为山东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成果。
网址链接: http://www.dzwww.com/2015/lh/zxbd/201501/t20150131_11825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