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京东方:一块屏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过去几年,有一家高科技企业——生产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京东方,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
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从“一无所有”到“供给全球”,从最初亏损多年到近年快速发展,京东方“奇迹”给人以怎样的启示?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新华社记者走进总部位于北京亦庄的京东方集团,探寻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蕴含的供给侧改革“密码”。
“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市场制胜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2016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对这家企业以多项自主创新形成比较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给予充分肯定。
12天后即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元旦过后,我到重庆看了一家公司,他们生产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被称作“供给侧改革成功案例”的这块屏,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供给侧改革之路?记者多次探访,深度解码京东方。
世界屏:每四台平板就有一块京东方屏
无处不在的屏幕,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多数人不清楚的是,作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最大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20多年前中国大陆竟然没有一块国产的液晶面板,体量庞大的电视机、电脑等产业不得不高价从国外进口液晶面板。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电视机产业发展很快,国产品牌长期占据着国内市场前五名。2003年前后,彩色液晶显示屏开始取代传统的彩色显像管。然而我国当时并没有生产液晶显示屏的能力,多年积累起来的电视机产业一夜间面临着崩溃的危机。
终端技术发生变化,整个产业链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即使在2005年,到国美、大中这些商场里去看,液晶电视基本都是国外品牌。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出液晶显示屏,没办法去跟外国品牌竞争。电视机销量好时,人家的液晶屏不卖给我们,电视机销量差的时候,他们才把屏幕高价卖给我们。”京东方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宇回忆说。
当年中国大陆没有自主生产线,国家出面去邀请海外的企业来大陆投资建厂,从2003年前后一直谈到2008年,没有人愿意帮助大陆建设生产线。
2003年,京东方投资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在北京开工建设,成为中国大陆首条自主建设的液晶面板生产线,2005年成功投产,中国大陆自此告别没有自主液晶屏的时代。到2009年,京东方在合肥投资建设的第6代TFT—LCD生产线,进一步打破长期以来海外对大尺寸液晶屏的垄断。
“2005年初的时候,国内台式电脑的显示器还要3000多块钱,到2005年底时降到1000多块钱,就是因为当年5月份我们的第5代线开始投产。”张宇说,三个月就达到86%的“黄金良品率”,这是跻身世界一流的公认标准。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显示面板出货面积达到7700多万平方米,超越中国台湾地区跃居全球第二。今年这一数字预计达9300万平方米,将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全球液晶面板材料最重要的供应商康宁玻璃科技事业集团总裁季可彬认为,未来,显示面板行业的投资绝大部分将来自中国,中国在今后很多年里将会保持其平板显示面板生产的领导地位。
这是一组靓丽的数字——2017年上半年,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二。
2017年上半年,京东方营收44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8.6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亿元。
如今,全球每四台平板电脑就有一块京东方生产的屏,全球每五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使用京东方的屏……
2005年以前,平板显示产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液晶显示,一个是等离子显示。“我们建8.5代线时,就非常清楚未来显示产业的发展方向,全球业内和科技界选择了液晶显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说,“对于供给侧改革而言,政府支持是前提,需要政府科学决策,敢于担当。”
编辑:张元元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