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中长期经济形势
国际经济形势
1.发达国家经济“虚胖”。“新常态”这个词首先是一个美国经济学家发明的,用来描述发达经济2008年以后的运行特征。对于发达经济的“新常态”,我的基本判断是“实体经济长期低迷,虚拟经济危机不断”,主要表现为:需求不振,导致产能过剩和低增长;低通胀与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并存,且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加剧;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风险上升;金融体系脆弱不堪;各国经济“虚胖”。这种常态的根源在于科技进步率下滑,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长期化和常态化。
2.拯救全球经济,需要能够带来新的消费热点的科技革命。发达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或者“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扩大需求。在扩大需求方面,最根本、对经济最健康的办法是通过产品创新给消费者提供新的消费品,从而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最近六七十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是由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这个科技革命就是信息革命,其代表性消费品是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通信。这些就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到现在为止,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互联网、计算机和手机都成为日常必需品,这就是新需求,而且是优质需求;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二战开始一直到1980年代中期,世界都处于军备竞赛中,各国在武器方面的研发带来了新的消费品,这种消费需求拉动了世界经济,使得发达经济在二战后长达50多年的时间不缺需求。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尖端武器的研发方面开始减少投入,所以,美国的科技进步率开始下滑,到2000年,冷战结束后10年左右,冷战期间积累起来的科技成果的潜力被挖掘殆尽,美国经济中没有出现新的消费热点,企业也就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所以,美国经济就陷入衰退。陷入衰退之后,为了扩大需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开始实施,这就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是扩大需求的第二个办法,也是现在世界各国都普遍采取的正统宏观经济学的办法。但是用这种办法刺激产生的需求严重依赖政策,一旦政策退出,这种需求就会消失;而通过产品创新带来的消费品往往会给人类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汽车、电器、计算机、互联网等,随着这种生活方式的形成,这种消费品就凝结、沉淀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即使不再是消费热点,也依然是人们消费需求的一部分。所以,应该尽量通过产品创新扩大需求,而不是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
因此,要把全球经济从低迷中挽救出来,就需要能够带来新的消费热点的科技革命。仅仅依靠科技进步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性质。大家一般会把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混为一谈。从经济学意义上说,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创新,产品创新扩大的是需求,工艺创新扩大的是供给。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在需求未扩展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这意味着产能过剩更加严重。而这时如果出现一个产品创新,给老百姓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就能够扩大消费。因此,从经济角度看,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需要产品创新型的科技革命。 3.供给侧调整成了全球性事件。如果没有新的消费热点,整个世界的市场规模就会被固定下来,各国要发展经济,就只能寄希望于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各国都在供给侧方面做文章,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德国有“工业4.0”,美国有“美国制造2020”,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巴西有“工业强国计划”,印度有“国家制造业政策”等。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了一套减税方案,其中,最大的看点是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降至15%。这是典型的供给侧管理。通过这一政策,特朗普希望提高美国对企业的吸引力并增强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美国对供给管理的政策倾斜,供给管理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经济全球化,供给管理的外溢效应将越来越大,可以预见,今后供给管理将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中国经济“新常态”
与发达国家经济相比,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应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供给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主要是人口和劳动力的新常态。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收益率下降,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消费结构出现变化,服务类消费尤其是高端服务类消费占比将会增加。
1.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在研究中长期经济问题时,我们一般都会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生产能力的变动;一个经济生产能力的变动,被称之为潜在增长率。决定一个经济体生产能力的因素主要是三个:科技水平、资本存量、劳动力,因此,决定一个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因素就是科技进步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力增长率。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主要是人口和劳动力的新常态?这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形势同时降低了劳动力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
中国经济未来各年的新增劳动力是多少?我曾经用每年20岁的人口数减去60岁的人口数来看每年的新增劳动力,20岁是新进的劳动力,60岁是指劳动力退休人数。照此计算,2011年中国劳动力新增数是0;此后开始减少,劳动力每年减少约300多万;从2022年起,中国每年的新增劳动力约是负1000万左右;从2022年到2030年,中国的劳动力累计会减少1个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俄罗斯总人口是1.4个亿,劳动力为8000万左右。根据这组数据,中国劳动力的增长率是-1.3%左右,仅这一项就会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降低0.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到来,中国的技术进步率将会下降。同时,资本增速也会下降。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两者相结合,既会导致劳动力下降,也会导致技术进步率和资本增长率下降,这就使潜在增长率下降。潜在增长率会下降多少?目前无法进行定量估计,但有数据可以作为参照:2011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开始减少,每年大概减少300多万,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从10%左右下降到6.7%。
2.不能指望民间投资拉动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中好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投资收益率下降,不能指望投资拉动经济。本文所讲的投资是指民间投资。本文讲的是经济的自然走势,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进行的投资不在考虑范围内。未来,民间投资不会像以前那样增长了。另外,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也难以持续。
3.高端服务类消费占比将会增加。按照购买力平价算,目前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因此,中国还可以以7%的速度再高速增长20年。当然,这只是从需求方面上看,最终实现的增速还要看供给方面。因此,从消费方面上看,中国经济的需求非常充足,关键要找到中国经济下一步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方向。
与其他发达经济相比,中国实物商品的消费差距较小,主要差距在服务类尤其是高端服务消费方面。中国老百姓在住房、汽车、手机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差距最大的是服务类消费,尤其是高端服务类的消费,包括医疗、保健、教育、旅游、文化娱乐、研究与开发、法律、政府服务等。
但是在高端服务的消费方面,中国人偏爱外国产品。在教育方面,很多孩子被送到国外去受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看外国的电影;在旅游方面,现在很多中国人喜欢去国外旅游。
政府对策:供给侧改革
面对新常态下的严峻形势,中国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产业升级,满足老百姓消费升级的需要。应该明确的是,供给侧改革是针对老百姓的潜在消费需求进行的改革,是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为目标,在供给侧进行的结构调整,其目的就是促进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而高端服务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其他服务业一样,高端服务业产品的质量没有客观标准,也没有客观的检验方法,因此,就可能会出现大量的产品质量纠纷,而这些纠纷的解决往往需要引入第三方。近年来中国医疗纠纷和“医闹”的大量出现就是明显的例子。另外,许多高端服务业还涉及知识产品,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因此,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纠纷解决机制。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三个方面的改革,即国家治理体系、文化体系、道德体系的改革。
国家治理体系是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全面推行依法治国,规范政府行为,让老百姓能够通过正常的法律手段解决纠纷、讨回公道。这样,就能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必要的制度环境。文化体系的改革有助于解决人民之间的互信问题。如果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而且都守规矩,那么纠纷就会少很多,对纠纷解决机制的依赖也会少很多。道德体系尤其是职业道德体系的改革有助于规范各方当事人的行为,避免纠纷的出现,而且在纠纷出现时也可以通过法律以外的方式得到合理解决,从而降低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依赖。
因此,从宏观层次上讲,供给侧改革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文化体系改革和道德体系的改革和重建。当然,行业改革是必要的,包括科技、教育、医疗、政府等。但是从宏观层面上看,应该通过国家治理体系、文化、道德方面的改革为所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其创造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苏剑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