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际市场“品尝”中国甜枣
滨州,黄河三角洲腹地上一棵闪耀的明星,因为有了冬枣的盛誉而更增添了滨州大美的灵气。冬枣,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近20年以来,滨州沾化的冬枣由庭院单株种植发展呈大规模基地种植,并已成熟地进入市场化,“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换钱”。收获时节,造就了滨州“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琼珠接地红”的特殊美景。
据统计,滨州市沾化县种植冬枣50万亩,实现年销售收入24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支柱产业。8年,弹指一挥间。冬枣出口逐渐壮大,已经成为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滨州优势产业,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奋力拼搏
2006年,笔者有幸考入滨州检验检疫局从事植物检疫工作,从此也成为促进冬枣出口技术专家组的一员,专门负责开展冬枣出口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8年来,技术专家组成员经常深入田间冬枣果园,进行一线调研,立足于工作实际,充分分析比较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及时召开有关加工企业、果园果农联席会议,研究探索水果生产、销售、出口创汇的良策。
在滨州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技术专家组连续多年对辖区所有水果出口企业尤其是冬枣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及植保员进行免费培训,并多次邀请国内植物检疫专家系统讲解出口水果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果园中常见病虫害防治以及国外对于水果进口的法律要求。同时,紧密结合冬枣果园种植实际,在对申请的出口冬枣果园注册登记时对管理者以及质量管理人员提出明确的检验检疫知识要求。这些培训工作满足了出口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对检验检疫知识的强烈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位接受培训的枣农说,“检验检疫就是好,等出口了俺们也想看看美元的‘克林顿’(华盛顿)”。
柳暗花明
滨州局今年结合党员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突出“你有困难我服务”的工作思路,主动与沾化县政府结成冬枣出口帮扶对子。派出包括两名植物检疫专家,在冬枣果园病虫害检疫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检疫标准。采取提前介入、全过程监控方法,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当地农业部门联手制定出了冬枣果园有害生物防治指南,指导冬枣种植建立果园种植防治手册,无偿发放给广大枣农,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环节中水果被有害生物侵害的风险。
组织力量普及辖区内水果生产用药的科学知识,充分掌握果园用药情况,包括农药种类、名称、剂型、防治对象、作用特点、使用方法和使用频率等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出口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方案。指导企业制定出口水果加工,实现从果园到餐桌的有效产品追溯,并实施严格监管,主要体现在把好“原料果入厂关”和“成品入库关”两个关口。在原料果进入包装厂时,以运送车为单位进行标注,在货头卡上注明注册果园地块编码等信息;进车间后,按地块编码分区码放,并在平面图上注明。
对于加工品级较高的冬枣产品成品实行专库专用,避免了储存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在成品箱上固定位置加盖生产工人牌号、果园编码、班组号和生产日期等信息的印记,便于快速精确追溯。制定出台滨州局水果加工企业自控体系规范,从政策和技术层面督导企业建立完善疫病疫情和农药残留控制、检验检测和产品追溯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自检自控体系。
强化企业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完善内部管理,确保其产品适应国外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帮助企业完善实验室建设,促其加大检测设备设施投入力度,具备必要的病虫害和药物残留检测能力,并对有关检测人员进行必要的现场培训,对于常见的病虫害以及农药残留进行甄别筛选,强化企业自检自控能力。
洋洋喜气
2006年以来,根据有关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SPS措施协定》,即《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等规定,起草了出口鲜枣类产品PRA(有害生物分析),与上述国家进行了8年多双边贸易艰苦谈判,终于结出硕果,南非农林渔业部已经原则上就《中国鲜枣出口南非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草稿)达成一致,派遣植物检疫专家来华考察出口鲜枣类果园、加工厂。
今年9月2日至3日,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南非专家就实蝇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农业投入品控制及包装加工等进行了严格检查,对沾化辖区冬枣的生产种植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回国后将尽快促成签署中南双边贸易议定书,让中国的冬枣输往南非。这也是沾化冬枣首次迎接国外官方的检查,为下一步地方政府及企业迎接国外出口冬枣检查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刺激更多的冬枣产品走出国门。
经过几年的努力,沾化冬枣鲜果出境果园备案面积达到了338.5亩,实现了农业投入品“五统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资料,统一喷药、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管理,包装厂实现了“十有”标准(有生产工艺、生产档案、生产品牌、检测设备、包装标识、专业合作组织、企业经理人、质量安全追溯、微机联网等),提升了冬枣种植、加工的层次,使沾化冬枣打入了新加坡、迪拜、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出口规模逐年扩大。由出口带动沾化冬枣品质提升,逐步提升沾化冬枣果园的种植步入常态化,向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种植靠拢,逐渐摒弃了靠增加农业投入品增加产量的模式迈入有节制的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速增效,充分提升了滨州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滨州冬枣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据统计,2008年以来出口冬枣248.2吨,创汇214.38万美元,逐步成为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新兴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