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西瓜”变成“名西瓜”

03.02.2015  10:49

  “咱村的西瓜好吃,那十里八乡都有名。但在以前,咱都随着大路子种,每年麦收时候上市,也随着大路子卖,价格上不去,就是赶上好年景,一斤也就卖个三毛五毛的。”近日,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50岁的老农赵世德告诉记者,“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争取来了好项目,帮着咱盖了大棚,引进了好技术,打响了名声,去年俺家的西瓜一斤能卖到两块钱。”

  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继斌介绍,为了带着大伙儿致富,2007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抱团发展,靠着村里西瓜的好名声,2011年,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很快就见了效果,农民种瓜的收益翻了不止一倍。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又给了合作社4000吨优质西瓜示范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基地的条件进一步改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村里的600亩和周边的3000多亩都被带动起来了。

  为什么要对“庵上湖西瓜”进行连续扶持?潍坊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韩国庆为记者解开了疑惑:“为了让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作用,放大项目的带动效应。”

  韩国庆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昌乐西瓜是该县农业的最大品牌,庵上湖西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让这样的“好西瓜”变成“名西瓜”,能够最大限度带动农民增收;二是庵上湖村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是村里的致富能手,远近闻名的好村官,他牵头成立的合作社,机制健全,发展规范,以此为项目的实施主体,事半功倍;三是项目投建的基础设施和推广的先进技术,契合合作社社员需求,他们从中直接受益,因此会重视项目,爱护项目,解决了项目建后管护的难题。

  在村民赵允堂的大棚里,记者看到,水肥一体化,杀虫灯、粘虫板等设施一应俱全。“这都是合作社争取来的项目的功劳,建大棚和引入这些设施,总共花了5万元,合作社争取的项目扶持了1.5万元。”赵允堂说。

  同行的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滕继华介绍:“围绕让‘好西瓜’变成‘名西瓜’的宗旨,我们创新项目设计,把项目资金的使用重点放在了大棚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和先进技术推广上,提高庵上湖西瓜的生产水平和质量。”

  赵继斌说,项目的实施,解决合作社发展初期最大的难题。“一开始,咱要流转土地盖大棚,村民不信任咱,咱也没有切入点。项目资金的到来,让大伙儿看到了合作社的作用,咱顺势推动了土地规模化流转,既解决了大棚建设要调整土地的难题,也让村民以较少的投入用上了现代化大棚,推广了好技术,很快就见到了效果。”

  现在,庵上湖西瓜真正成为了“名西瓜”。合作社注册了“庵上湖”商标,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去年,昌乐西瓜销售均价1.5元/斤,庵上湖西瓜销售均价超过2元/斤,带动农民户均增收达1.97万元。

  赵允堂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合作社发展观光采摘,他的大棚位置好,去年一棚西瓜全被开着小车的市民买走了,5块钱一斤,一季西瓜纯收入超过5万元。(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