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设区市规划供水目标全实现

26.07.2016  16:09

  ◆本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

  见习记者桑志朋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自2013年建成以来,历经试通水、试运行、正常运行,圆满完成3个年度调水任务。截至今年5月22日,调入山东境内水量约11亿立方米,泵站运行约5.3万台时。”这是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数据。

  山东省南水北调局局长王安德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建成至今,工程运行安全稳定,现状水质稳定达标。今年3月10日,调引长江水到达山东省最东端的威海市,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13个设区市的规划供水范围目标全部实现。

  投资243亿元,构建“T”字型输水大动脉和骨干水网体系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在山东境内规划为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全长1191公里,其中南北干线长487公里,东西干线704公里,在全省构建起了“T”字型输水大动脉和全省骨干水网体系,共划分为11个单项、54个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243亿元。

  在干线工程建设基础上,山东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自干线分水口至水厂)规划供水区分为鲁北片、胶东片、鲁南片。配套工程共分为14个单项、38个供水单元工程,概算总投资224亿元。一期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全省的13个市、68个县(市、区)。

  山东省南水北调局副局长罗辉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要求今年底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并具备接纳长江水的条件,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工程规划,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具体实施由所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省政府督查室牵头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进行专项督查,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局通过现场蹲点督导、签订责任书、每月通报考核结果、实行红黄牌挂牌督办等措施,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进度督导,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调水、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显著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运行后,不仅具备每年为全省增加净供水量13.53亿立方米的能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而且打通了长江水的调水通道,构建起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骨干水网,大大增加了特殊干旱年份水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

  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自2015年运行后,先后引江、引黄累计为小清河补源2.4亿立方米,明显改善了小清河上游济南市区段水质和生态环境。此外,保障了济南市保泉补源,2015年2月至今,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引江、引黄保泉补源5800万立方米。

  山东省还积极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带动效应,全省7个市的30个县(市、区)每年可直接消化中水2.06亿立方米,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

  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王安德说,当前,山东省南水北调工作正处在工程建设、工程运行的叠加期、过渡期、转型期。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解决制约工程良性运行的政策、机制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为明确水污染防治与水质保护的工作责任,山东省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关于南水北调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确定了工程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的划定权限、划定原则、划定标准,规定了工程管理范围内和工程保护范围内的禁止性行为,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全省南水北调的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全力规范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逐步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山东省先后出台47项管理制度,将工程运行管理各项职责任务和制度规定落实到岗、到人。建立了绩效考核、联合稽查督办、管养分离、内部预订管理等机制,倒逼管理工作由建设向运行平稳转变,促进了运行管理规范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