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试点电子营业执照 企业注册不再交验资报告
山东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宜新。(亓翔 摄)
山东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宜新做客大众网演播室。(亓翔 摄)
23日,山东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宜新做客山东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大众网联合主办的《政府职能转变面对面》栏目。杨宜新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快“五个改变”,下放6000余项审批事项至地市,企业登记时不仅不用交验资报告了,而且已在全省试点电子营业执照,今年以来,全省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3.1%。
企业注册不再交验资报告,非规定不新设工商登记前置审批
在访谈中,杨宜新首先向网友们“科普”了“商事制度”这个名词。他介绍说,商事制度是规范市场主体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总和,是对市场主体准入、交易和退出等市场活动的制度和政策规定。目前,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山东省工商系统主要做了“五个改变”。
杨宜新说,首先是注册资本实缴制改变为认缴制,取消了对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额度的限制,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
在“先证后照”改变为“先照后证”改革方面,目前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我省只保留了37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今后,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外,不再新设工商登记前置审批。
此外,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山东还将住所(经营场所)审查制改变为申报制,允许“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通过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受理企业申请,将原来的工商、质监、税务“三证三码”变为了“一照一码”。同时,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自2014年10月1日起,“企业年检”改变为“企业年报”。
17市试点电子营业执照,6000余家企业管理权下放至地市
杨宜新介绍说,在推进“五个改变”的同时,山东省工商局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探索和推进了四个方面的试点工作。作为全国首批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试点单位,选择济南、淄博、潍坊等市局作为试点发行单位,并从2016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试点。
同时,逐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通过完善全流程网上办理功能,增加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实现电子归档、自助名称审核、网上身份认证等功能,使企业申请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不用再去登记窗口排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足不出户”完成公司注册等手续。目前,我省已初步实现了登记业务的网上申请、网上预审工作,各市工商局的企业网上登记率都在90%以上,并在潍坊等地进行了全程电子化试点。
此外,2015年11月,省工商局制定了新的《山东省公司登记管辖规定》,实施登记管辖便利化改革,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省级工商局登记管辖的企业外,将省局登记的6197户企业下放至属地市工商局登记管理,下放比例达74%。各级企业登记机关也不断下放登记权限,在工商所增设登记窗口,通过推行“一张表格、一套材料、一个窗口”的工作模式,尽量减少审批环节,方便市场主体登记注册。
平均每15人拥有1户市场主体,全省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3.1%
杨宜新说,3年以来,省工商部门积极推进各项商事制度改革政策落地见效,有效激发和释放了大众的创业活力和创新动力。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663万户,同比增长23.1%;实有注册资本(金)10.8万亿元,同比增长37.5%。1-7月,全省每天约登记市场主体3759户,平均每15人拥有1户市场主体,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673户。企业数量也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企业167万户,注册资本(金)10.1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6%和38.7%。与改革前2014年2月相比,市场主体总数净增238.7万户,注册资本(金)净增5.7万亿元,增幅分别为56.2%和109.9%;企业总数净增73.2万户、注册资本(金)净增5.3万亿元,增幅分别为78%和111.3%。
杨宜新说,到7月底,全省一、二、三产业市场主体户数结构调整为5.7:10.7:83.6。服务业产业作为投资创业焦点,上半年,新登记企业18.8万户,占新登记企业总量的76.8%。其中,金融业、教育业同比增长超过了100%,信息传输、软件、文化、体育娱乐、卫生和社会工作等产业增长都在50%以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年多来,全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647.3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增加了677.3万人,达到了2189.4万人,约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全省每个私营企业平均吸纳就业人数7.7人、个体工商户2.1人。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与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有效地拉动了高校应届毕业生、农民工和科技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对全省创业就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连续三年年报公示率在90%以上,17万余户经营异常企业被公示
在积极简政放权的同时,山东省各级工商部门同样没有放松对经营行业的监管。杨宜新介绍说,省工商局在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牵头完成了《省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制定工作,拟定了省直各有关部门任务分工台账,并承办了全省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电视会议和两次全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座谈会。
同时,扎实做好市场主体有关信息公示工作。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年报公示率都在90%以上,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企业年报公示率。目前全省共有17.5万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向社会进行公示。
此外,省工商还与省公安厅等部门签订了涉企信息共享交换合作协议,共享信息740余万条;与省法院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制度化信息协作机制,实施股权冻结3万户(次);与省直17个部门实现了部分数据交换,累计提供信息3000多万条;积极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共同签署的《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有关职责任务,对858名失信被执行人依法予以任职限制。积极与省发改委协商沟通,初步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任务,与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
提升工商注册便利度,健全事中事后监管
杨宜新说,下一步,省工商局将进一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首先,做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登记改革工作,通过完善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互认、做好登记模式转换衔接、加强办事窗口能力建设等措施,确保10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继续做好改革过渡期内“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换发工作。同时,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合一”,确保12月1日起实施。
同时,继续提升工商注册便利度。并配合去产能、清理“僵尸企业”,积极研究完善简易注销办法,指导各地扩大简易注销改革的试点范围。为应对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职工安置问题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继续完善创业“绿色通道”,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登记注册服务。
第三,不断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认真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推动履行“双告知”职责。下一步,省工商局还将依法更新《山东省工商登记后置许可事项“双告知”目录》,并及时告知业户和相关部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强化联合惩戒工作。与省发改委协作配合,争取于年底前基本形成支撑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建设需求和归集全省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的信息化能力。加强行政处罚案件公示,不断提高处罚信息的公示率、准确率和及时率。
此外,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加大反垄断力度、严厉打击传销,加强网络市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大众网-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记者 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