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带薪休假”那点事儿
摘 要:8月2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这一意见的出台,再次燃爆对带薪休假的热议。
8月2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这一意见的出台,再次燃爆对带薪休假的热议。
以前经常听到这样一个“传说”——西方人特别喜欢旅游,他们的习惯是:上班挣钱,看挣得差不多了,就抛下手中的那份工作,为了享受生活,他们义无反顾地走上旅程……
按理说,我们原本不必羡慕任何一个国家。因为在我们的法律中,规定了一天8小时、一周5天工作时间;有包括五一、中秋、国庆、元旦和春节等法定节假日;也有法定的带薪休假——2008年1月1日,我国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同年9月18日,人社部颁布施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然而现实呢?目前带薪休假落实率约为50%,舆论甚至将这个权利讥讽为“纸上的权利”。
带薪休假难以福荫更多的劳动者,原因在哪儿?社会基本的“共识”是:一者,企业的逐利性和职工的弱势地位,是导致带薪休假难落实的主要原因。二者,一些地方的劳动监察部门监督的缺位和追责力度的式微,是造成带薪休假难以落地的重要原因。政府力推带薪休假制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国人的生活情趣与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消费、扩大内需,让国人的钱不是“死存”银行,而是“活用”在市场。
但是,旅游和消费需要有闲暇时间,更得有经济实力做后盾。一家人若是远赴他地,经济恐怕难以承受。事实上,每逢五一、国庆,更多的人或回老家省亲、或在家“蜗居”,而并非人人都在出游。至于说各旅游景区动辄人满为患,那是因为中国人基数过于庞大。也就是说,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一直难从纸上走出来,并不单是因为资方的强势和监管部门的无能和无为。而更在于,一方面出行成本太高,景区门票高,高速收费高,车票、机票也不菲;另一方面,国人的收入普遍较低,而且社会福利低,很多家庭尚为“活着”而拼搏,为生活保障而存钱。指望带薪休假推动旅游、拉动消费,恐怕很难。
在任何国家,发展旅游业、拉动消费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高福利,高工资,在我国很多家庭离这个前提差距甚远。带薪年休假制度起源地法国早在1936年就实施《带薪假期法》,比我国的规定早70多年。我们想几年走完西方社会70年“走过的路程”,这原本就不现实。
说说“带薪休假”这点事儿,我们不难发现,带薪休假权难以从理想走到现实,远非政府反复强调或是强制推行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百姓口袋殷实,需要地方政府不再拿景区当“摇钱树”,更希望房价低、看病不贵,甚至不再为养老而发愁担忧……在社会向前推进和发展的同时,带薪休假、出门旅游才会成为劳动者的一种“不经意”的生活方式,就如同周末休息一般,变得天经地义,无人关注但却成为劳动者实实在在的权利。
作者:沂蒙客   网络编辑:高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