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全面推进“新常态”下审计工作转型跨越发展
2015年,诸城市审计局按照潍坊市审计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三个一流”工作目标,以审计“新常态”为指导,以持续创新为驱动,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全力打造审计“铁军”品牌,服务好“保发展、促反腐”的主任务,发挥好国家审计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
一、以审计“新常态”为指导,突出抓好审计工作重点。
2015年的审计工作要主动适应审计“高定位”、“全覆盖”、“一盘棋”、“多挑战”的“新常态”,自觉用“新常态”的标准要求统筹谋划工作,突出抓好五项审计工作重点。
一是深化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开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当好政策落实的“督查员”。
二是深化财政审计。一要促进盘活存量,重点关注财政资金该投未投、该用未用、使用绩效低下等问题,促进存量资金尽快落实到项目和发挥效益。二要促进优化增量,不仅关注财政收入的真实性,更要关注财政支出的合规性和绩效,严肃查处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截留侵占等问题,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神”。
三是深化民生项目和资金审计。组织实施对“三农”、教育、基本养老保险、慈善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坚持纵向到底,循着资金流向走,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一直追踪到项目、追踪到个人,推动完善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当好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四是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完善以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有机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确保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加大对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事项的审计,加强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办公用房等方面的审计,着力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促进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
五是深化政府投资审计。关注政府投资的规划布局、投向结构、计划下达、资金使用、投资控制、土地征用、环境保护、建设管理和投资效益,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二、以持续创新为驱动,促进审计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审计全覆盖的计划管理。2015年准备从源头上摸清纳入全市监督范围的审计对象的所有底数,建立被审计单位动态信息数据库,制定出台分类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审计计划,实现审计内容上的相互呼应,实施时间上的前后衔接,提高计划安排的指导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分步骤分层次实现审计全覆盖。
二是创新审计资源统筹组织方式。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采取“1+N”多项目结合捆绑、多科室整合编组等模式,持续推进一体化审计。创新全社会的审计资源统筹方式,形成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为补充的审计监督大格局,必要时可以采取聘任、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专业审计力量,形成审计攻坚合力。
三是创新大数据下“智慧审计”应用。科学整合被审对象基本资料数据库、审计项目管理数据库、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等基础性数据库,打造智慧审计的一体化数据平台。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被审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分析,切实提高“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水平。
四是创新法制审理工作。健全以“项目主审审核、分管领导复核、法制部门审理、审计业务会审定”的“四级”审理机制,创新全面审理、交叉审理和重要环节审理等模式,推进法制审理的全覆盖。加强现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严格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事项,按照规定要求所有的审计文书、办公室文书出具前,必须经过法制科把关审核,领导签批方可出具。
五是创新成果转化和审计科研工作。强化成果导向,考核分值主要向审计成果倾斜,把审计建议的采纳、领导批示、推动出台制度文件、提炼审计方法案例、总结审计经验做法、移交案件线索等作为审计成果转化的重点,纳入项目化管理,每项内容都明确分管领导和督办科室、责任人,切实解决好审计成果转化的“短板”问题。继续加大审计科研力度,优选一线骨干、科研特长人员组建审计科研小组,积极与上级科研机构沟通联系,明确新常态下的审计科研重点,分课题、分任务,落实责任人,努力实现审计科研工作的突破。
三、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打造审计工作一流“铁军”。
一是强化专业技能锻造。以“全员普及、培养骨干、造就专家”为目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全员讲、全员学”、“学中干、干中学”、视频培训、审计论坛、学习日等形式,全面提升学习培训的效果,续加大“在线学习考试系统”的应用,自选自学,每周一考,主动加压,督促提高审计干部的能力水平。
二是强化实战能力建设。紧贴实战要求,对近几年的优秀审计项目、典型案例,多进行公开交流和点评,做到用身边的审计案例启发审计人员思路,提高实战能力。开展“青年特训”活动,针对近几年进入的较多年轻同志,开展以案例教学为主的特训,通过以老带新、传帮带历练、交流轮岗、外派参审等方式,多压任务、多压担子、多加压力,放手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促使尽快“挑大梁”。
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严把入口关,确保新招录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继续鼓励在职人员考学历、考职称、考资格证,建立审计人才信息数据库,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关爱保障机制,开展“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分门别类评选“学习标兵”、“审计能手”、“优秀主审”等称号,激发学习和工作热情,增强审计事业的归属感。(刘志刚 高凤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