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茂腔剧团携《非常妈妈》进京演出侧记
台上,他们是慈善的母亲、是敢于担当的文人、是热心肠的邻里,言谈举止间,他们时常牵动你的情愫。而在台下,他们是教师、退休职员、保安、学生,他们朴实无华,若不是有人刻意提醒,恐怕你很难将他们与颇具光环的舞台相联系。
这份感动和意外,与山东省诸城茂腔剧团有关。日前,该团携茂腔剧《非常妈妈》来到北京市少年宫剧场演出3场,为首都观众诠释了爱的无私与坚韧。
“我们是民营剧团,现在稳定在50人左右,缺乏资金支持,如果单纯靠演出收入,大家的生计肯定成问题,也没法坚持到现在。在农村闲暇的时候,村里会请我们去演出,一场收入也就1500元,光是租两辆车就得花不少钱,另外还有演员的补贴,剩不下什么钱。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有演出才会聚到一起。”诸城茂腔剧团团长王晓晨说,这些年,大家都是靠兴趣和热情才坚持下来。
而他们的这份坚持,持续了13年,并打造了现代茂腔剧《非常妈妈》。该剧入选了山东省地方戏振兴和京剧保护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在当地演出30余场次,收获不少好评。
对于《非常妈妈》所引起的关注,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王晓晨有些始料未及。“以前,我们也排了不少戏,但不是很成功。这次,我们请来专业人士支招,编剧、艺术总监、导演、作曲都是业内名家,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王晓晨说。
田敬阳是为诸城茂腔剧团指路的专业人士之一。作为《非常妈妈》的导演,田敬阳接手后,便时常在沈阳和诸城两个城市间折返。从剧本到音乐,再到唱腔、表演,她都竭尽所能,甚至自学茂腔、亲身示范。
“培养演员方面,我首先给他们讲故事和情节,讲人物关系和唱腔,让他们一遍遍地逐步吸收。另外,我也用戏曲专业知识给他们授课,讲解形象种子、行动侦查等专业知识,从根上夯实表演基础。我希望他们演出这部剧之后,从此有了烙印,真正懂得如何演戏。”田敬阳表示。
对于女主角,田敬阳更是时常“开小灶”。有一段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她都在不断地教唱。“她能有现在的水准着实不易,能把这位母亲演得这么到位、这么柔情,我特别欣慰。”田敬阳说。
在《非常妈妈》的演出阵容中,有10余名孩子颇引人瞩目。他们都来自诸城市青少年宫,都曾在歌唱班、舞蹈班学习。而他们又是如何喜欢上茂腔,并且能最终登台表演呢?
这得益于诸城市青少年宫设立的茂腔兴趣班。2013年,诸城市文广新局将茂腔综合传习中心设在了青少年宫。于是,诸城市青少年宫便担负起传承弘扬茂腔的重任,开始设立兴趣班,并义务走进各学校开展传习活动。
“当初将茂腔综合传习中心设在青少年宫,一方面是因为诸城茂腔剧团挂靠在青少年宫,他们有热衷于茂腔表演的团队;另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宫有着丰富的师生资源,很多孩子又多才多艺,加以锻炼,不少还能登台演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传承茂腔。”诸城市文广新局局长王聚培认为,通过青少年宫还可以将茂腔的传习活动辐射到各个学校,这样可以让更多青少年接触并爱上茂腔。
王晓晨也认为,通过在青少年宫举办茂腔兴趣班,是一种很有效的传承方式。“我们会在青少年宫选一些有学习意愿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表演基础,招进来,我们会进行免费培养。孩子们学习茂腔,并最终登台表演,能让他们有更为强烈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从爱好转到参与,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传承方式。”
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朱维英负责《非常妈妈》的音乐创作。相比而言,他更关心茂腔的未来,“茂腔要想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吸引青年观众,就要在编导、表演、唱腔、音乐等方面做很多工作。”
朱维英举例,茂腔目前缺少表达人物深层次情绪的慢板唱腔,缺少一波三折的大腔、甩腔;要整理规范茂腔的音乐程式,多向大剧种学习,创新板类唱腔,逐渐建立多种板式组合的成套唱腔。
而在田敬阳看来,民间茂腔剧团要发展,一定要演民间的故事,要排现实题材的、走心的戏,一定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要将其精致化,但不需要大制作、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