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④:用阅读抵抗寂寞
【编者按】2015年,“全民阅读”再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提出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山东网特别策划“世界读书日”系列报道,通过小学生、大学生、白领人士以及知名作家的视角,向广大网友揭示“全民阅读”的现状。
中国山东网4月23日讯 (记者 张敏敏)今天是“世界读书日”,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中国影视编剧、作家梁晓声的回答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对于这个答案,可以称为“白领”的苏冉(化名)十分认可。
苏冉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很多知识都慢慢地还给老师了,但是阅读的习惯却被她保留了下来,而且越来越上瘾,听到梁晓声老师对阅读的看法,她才恍然大悟,原来她越来越深陷地阅读,是因为她要抵抗越来越深沉的寂寞。
读书目的不再明确 只是打发时间
“小学的时候,读书主要是为了多认识一些字;中学的时候,读书主要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高中的时候,读书主要是为了积累写议论文的素材;大学的时候,读书主要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博学多识。”苏冉说,如今毕业五年多了,她依然在读书,但是目的已经不再那么明确。
苏冉是每天“周九晚五”的典型白领一族,如果单位没有太重要的项目,几乎不用加班;每周有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按时放假。这样的工作节奏,使得她工作之余有大把的时间需要打发。
“同事关系不是大学同学关系,不是很方便总一起逛街吃饭,因为大家都已经成年独立了,各自有各自的应酬,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做。”苏冉说,刚到单位的时候,她习惯性地总喜欢约同事逛街或吃饭,但是大多被拒绝了,有的要陪男朋友,有的要回家看孩子,有的要加班,有的工作了一天累了想早点回去休息,于是她便也不再约了,一下班就回家。
回家待着没事做,她便去省图书馆借了一些书来读,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读书使得她上班之余的时间变得充实又安静,遇到非常喜欢的书,她也从网上买来收藏。
读书选择随意随心 读书地点方式不一
白领群体的寂寞,是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也是人置身于热闹中的一种寂寞。苏冉很喜欢这句话,作为一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她有很多朋友,但是基于起码的教养,她很少会在没事的时候去叨扰他们,因为难得的工作之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计划,她害怕去打乱朋友们的计划。社交圈变得越来越小,于是,她患上了属于白领的寂寞。
苏冉第一次觉得读书能抵抗这种寂寞,是2013年4月26日,由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于内地上映,这是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从大学到工作后的青春成长与残酷人生。苏冉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是看到有人曾在贴吧回复“拍得没有原小说好”,她便买来辛夷坞的同名小说来看,原本会在床上昏睡的周末,就在读书中度过了,合上书,她美美地睡了一觉。阅读便成了她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
每天在上班的公交车上,苏冉喜欢把微信朋友圈翻一遍,便可以大略地知道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事情;工作的时候,她也会忙里偷闲地浏览自己喜欢的网页,时政、旅游、美食、购物、娱乐、笑话,她什么都读;晚上下班回家,洗漱完毕后,她便窝在床上捧着一本书看,直到睡着。有时候眼睛累了,她便“听书”,现在网上有很多“有声小说”,她甚至边洗衣服边“听说”,这也是一种很惬意的阅读方式。
苏冉说,她现在对阅读的类型选择越来越随心随意,阅读的地点也不固定,追求的是一种随心自在的享受。
根据兴趣选择阅读类型和方式 多读纸质书
日前,山东发布了《2015“书香山东·齐鲁阅读月”活动倡议书》,倡议每个人自觉与书为伴,每个月至少走进一次图书馆或书店,每个月至少诵读一本好书。
对此,苏冉认为,随着互联网信技术的发展,阅读的媒介变得多样化,如图书、电脑在线阅读、手机在线阅读、网上“听书”等;人们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也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的类型和方式的同时,确实应该多读纸质书。
“我现在才明白,以前为了应对考试看书那不叫阅读,叫学习,阅读就是应该毫无杂念,只是因为想读便读。有兴趣了才去读,才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苏冉说。
苏冉建议白领在众多的阅读媒介里多选择纸质书,因为纸质书有重量,有质感,有手感,一页页翻来,很有味道。
“我们工作的时候盯了一天电脑了,工作之余再盯着屏幕看电子书的话,一定很快就会累的。”苏冉说,况且,书本里特有的墨香,总能让人在阅读中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