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⑥:“象牙塔”里读书忙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一位读者在认真阅读书籍。摄影 王承忠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生在认真学习。摄影 王承忠
【编者按】 2015年,“全民阅读”再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提出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山东网特别策划“世界读书日”系列报道,通过小学生、大学生、白领人士以及知名作家的视角,向广大网友揭示“全民阅读”的现状。
中国山东网4月24日讯(记者 姜瑞丽)“能以书籍为精神食粮、赖以拓展生命的厚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平凡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责任。”“读书,让我拥有一份绝美的心情,也让我更自信面对生活。”“养心莫如静心,精心莫如读书。读书有益健康,可以延年益寿,我坚信这一点”……
上面这些读书心得,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书虫”们。作为“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近年来关于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常常引发热议和讨论,对大学生阅读状况的担忧也每每发人深思。近日,中国山东网记者走进山东师范大学,专访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吴继伟,听他讲述“象牙塔”的读书人,都是如何阅读。
“书虫”的阅读与阅读量
在备受瞩目同时也时遭诟病的大学教育中,关于大学生阅读的报道总是格外引人关注,而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些“怪”现象,也引发不少人反思。具体而言,急功近利的实用型阅读、对经典著作阅读量不足、浮于表面的“浅阅读”等现象普遍存在。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2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吴则成是去年入选“师大书虫”的十大读者之一。在他看来,读书不仅给了他绝美的心情,还会让他的人生更精彩。读小说,可以随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读散文诗歌,可以细细品味人们对生命、生活、自然的态度,读轻松的书籍,可以让他把烦恼跑到九霄云外。
“读书,让我更自信地面对生活,当我因辛勤学习而收获甚微感到牢骚满腹时,书会告诉我要学会坚持,当我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时,书会激励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在获奖感言中,吴则成这样评价读书对他的影响。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吴继伟告诉记者,“师大书虫”是每年根据学生的借阅量,评选出的借阅量排名前十的读者。这些“书虫”里,年借阅量最高的可以达240余本,也就是说,除去寒暑假的时间,“书虫”之首平均每天就要看完一本书。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并借助智能手机终端设备的数字阅读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吴继伟告诉记者,从山师大学生整体的阅读量来看,学生的图书借阅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学生不阅读了,而是很大一部分阅读转移到了电子阅读。为了满足学生数字阅读的需求,山师图书馆还特意引进了2000余册电子书籍,学生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以免费下载。
当然,阅读的数量在衡量一个人的阅读状况时只是其中一个维度,阅读的质量更加能说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在借阅量排名比较靠前的书籍中,文学类是大学生最热衷的门类,其次是专业类书籍。
“真人图书馆”的阅读
没有纸质图书,也没有电子图书,你需要“读”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过与人的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这种被称为“真人图书馆”的方式,旨在用平等交流的态度减少偏见,增进不同观念之间的相互理解。如今,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在山东师范大学同样受到了追捧。
24日晚,一场以“穿越书海,真人图书与你相会”为主题的真人图书活动在山师举行,盘点下“真人图书馆”的“馆藏”,内容堪称丰富:闯荡数十年,经历过风雨,感悟到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的术得生;版砖砌墙和水泥、享受徒步远征乐趣的杨静雯;酷爱摄影、济南第一支户外救援队“眼队”;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官员、古典文献学博士逯铭昕……
这些具有独特生活、工作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的“真人图书”,通过向读者讲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经历,分享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让读者对他们的领域或经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共鸣,从而形成了跟“阅读一本书”相似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要想成为一本“真人图书”,自身需具备精彩的经历或独独特的见解并乐于与人分享。此外,能够代表某些特殊群体或者从事某些特殊职业,希望能够通过真人阅读打破原来的刻板印象者,也是真人图书比较欢迎的对象,如罕见病患者,同性恋,调酒师等。
这样的“真人图书馆”不仅仅在济南,早在2012年,北京、香港、广州、长春、上海、长沙、重庆、哈尔滨等地都涌现了各自的“真人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分布在高校图书馆、书店、咖啡厅甚至公园的草地上。
“我想,通过这种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传播和感受读书的价值。”在参加完山师真人图书活动之后,其中一位“真人图书”术德生如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