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存问题,企业融资成本高,看政协委员建言山东发展
1月15日,大众日报三版刊发“建言咨政”报道《为重点工作攻坚建言》。文中聚焦四个方面:小学课后服务、产学研综合大平台、企业减负、村级小微权力清单。
应重视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期,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围绕“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协商,了解到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小学数量达94.6%,但仍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部分学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达标。虽然2019年5月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了“结束时间一般不早于17:30”,但部分学校结束时间仍早于17点。二是服务性收费政策未发挥应有作用。对于财力较弱的市县,服务性收费是解决课后服务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按照规定,课后服务费可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收取,收费标准由市县政府制定。目前,仍有许多县市区未出台收费标准。三是校外资源参与度低。多数小学课后服务由本校教师承担,教师连续工作压力大,有效组织校外资源共同分担学校压力的成功案例不多。四是课后服务的丰富程度有待提升。多数学校仅能满足学生写作业、自主阅读等基本需求,开展社团文体活动、素质拓展的学校较少。为此,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建议:
一、强化政策督导落实。加大对课后服务结束时间、服务性收费等政策落实的监督,完善实施细则,确保实现政策制定初衷。
二、发挥校外资源作用。充分调动家委会积极性,鼓励退休教职工、高校教师、大学生、公益团体等以适当方式参与课后服务,弥补学校人力不足。加强与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社区、驻地院校等社会力量的沟通协调,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有特色的课后服务。
三、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设立专项资金,结合教师绩效考核增加课后服务补贴。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避免繁琐考核,减轻教师压力。
建设“山东省产学研综合大平台”
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不仅能让我省高校、科研机构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还能在合作中培养直接服务山东发展的急需人才。目前,由于缺少全省统一的产学研信息对接平台,我省在“政产学研”对接方面,还存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及项目供给,与地方、企业需求信息不对称,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缺乏市场需求引领等问题。
省政协常委、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认为,从全省层面统一规划建设大平台十分必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现有平台多由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分别主导建设,存在内容不全、信息综合性差、应用范围窄、影响力弱等问题。二是各地拟建项目存在重复建设风险。比如,济南建设的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包括“一库两网五平台”,潍坊也在绘制人才地图,搭建全市统一的人才信息库和“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市级自建人才平台涉及面、影响面均较窄,重复建设必然造成浪费。三是部门推进大平台建设存在困难,由于平台建设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部门积极性不高。
为此,她建议,建设“山东省产学研综合大平台”,成立由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产学研综合大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将我省的产(包括各企业、农村对人才的需求)、学(包括各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项目、专利、学生等)、研(包括各科研机构、企业研究机构的项目、人才等)、政(包括各级政府对人才、项目的需求及人才政策、项目政策等)等方面的信息,全部纳入此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最大限度提升我省人才和项目对接效率,助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融资隐形成本较高制约企业减负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省研究出台了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融资减负,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同时,企业融资过程中还存在隐形成本较高的问题。一是过桥资金利息较高。目前社会上过桥资金年利率大部分在20%至36%,虽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但整体费用偏高,企业压力较大。二是信息不互通、不对称。有的由政府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的小微企业,由于担保机构和应急转贷基金公司之间信息不互通、不对称,导致担保机构、基金公司对企业重复审查,与银行重复沟通,在企业急需应急转贷基金时,浪费了宝贵时间,增加了资源成本。三是帮扶资金实际使用难度大。由于帮扶资金在使用范围、投资期限和建设进度等方面,限定、考核很严很细,实现效益最大化有难度。为此,诸城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吴建智,潍坊市寒亭区政协委员、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科员陈俣冰,沂南县政协委员、县人民银行行长公为强建议:
一、加大对企业的扶持保障力度。出台更加灵活务实的信贷政策,拿出一定的信贷额度定向投放运营效益良好的中小企业,并加大对企业过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二、构建政策性融资信息共享平台。指导各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应急转贷基金公司建立互联互通的信用信息平台,解决两家政策性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现状,实现融资担保机构对企业调查后,应急转贷基金公司无需重复审查,让应急转贷及时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三、科学设置考核和督查办法。对于特别国债、低息贷款等帮扶资金,适当放宽使用权限和完成时限,给予基层一定的灵活操作空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建议在全省推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
近年来,临沂市在省内率先试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主要做法有:
一是科学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对村级重大事项、日常事务等权力事项进行分类梳理,编制公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厘清基层组织和干部职责权限。建立权力清单备案调整机制,引导基层根据自身区位、产业特点、群众需求等,对清单明细和流程规范进行调整完善,增强清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制定配套保障制度。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纳入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配套机制,作为村主职干部管理重要内容,规范村级组织“照单履职”。将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落实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主体班次重要内容。强化清单内容和办事流程宣传普及,让基层群众监督小微权力运行。
三是探索小微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乡镇、社区延伸,凡宜于进驻的小微权力事项均进驻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线下办理。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印章管理、议事决策等小微权力运行方面,探索推广“网上办”“掌上办”,提升村级治理和便民服务水平。
制定实施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后,农村干部“有了尺度、还了清白”,老百姓“情况明了、办事快了、心气顺了”。2021年是全省村“两委”换届选举年,省政协委员、山东龙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君江,临沂市政协委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李业荣,郯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尤元勋建议,适时总结临沂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提升治理效能,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