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李中秋:事事有着落 件件有回音

28.06.2018  04:10

  “出嫁20多年的姑娘突然回村跟哥哥要地,这在村里人看来不合情理的事情,在法理上其实没啥问题……”一旦打开话匣子说起自己调解的纠纷,李中秋就很难被打断。

  工作四年多来,河北省任县大屯乡的人民调解员李中秋调解各种矛盾纠纷200多件,成功率达98%以上,当事人履行率更是达到100%。近日,65岁的李中秋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公道守护人”:少挣点钱 多干点事

  2014年,大屯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时,乡政府从各行各业聘请了18名退休干部职工发挥余热,曾经是学校校长的李中秋就是其中一个。民调员这份工作钱不多事多,一年不到,18个人就走得只剩下三人。

  “一开始接手时,就是想着帮帮忙,没成想事情一件接一件来了,歇两天都不行,别人会找到家里来。”李中秋感慨道。

  如今,三个老哥们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时常病痛发作不能正常工作,身体相对健朗些的李中秋有时只能一个人在外面跑。

  “忙起来不分白天黑夜,有时一天好几个纠纷同时在调解,回家后累得连饭都不想吃,干这行真的需要有热情,不然干不下去。”李中秋说,有一年直到腊月二十九,他还在外地赶不回来,家里老伴没少担心,时常埋怨他多管闲事。

  一说起家人,李中秋就面露愧色。去年国庆节,大儿子突发脑梗被送进医院,情况危急。儿子还在急救室的时候,他接到乡里的电话,说一个村民发生意外事故,家属情绪激动。

  李中秋犹豫再三,咬咬牙还是离开了医院。等他处理完事情赶回来时,儿子已经脱离危险,但左侧胳膊留下了后遗症,不能动弹,为此他一直觉得有所亏欠。

   “排雷专业户”:有忧必扫 有难必除

  “发现问题不能拖,有些矛盾就像感冒,一直不管就会拖成重病。”矛盾不拖延,调解不留根,是李中秋调解矛盾纠纷的不二法则。哪个村一旦有风吹草动,他都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赶往现场,迅速处理。

  任县马坊村张家兄弟二人常年跑运输,运输途中与陈某起了争执,张家大哥受了伤,后经抢救无效身亡。面对复杂的跨市纠纷,李中秋一行三人迅速赶到事发地,与当地有关部门交涉,前前后后往返16次,才使张大哥的家属最终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遇上通情达理的人,有时还会邀请我留下来吃顿饭,但有些人会甩脸子,说难听话,都太正常了。”李中秋回忆说,曾经有一起宅基地纠纷,其中的一方觉得李中秋不向着他们,叫了一屋子亲戚朋友围住他就要打。

  “虽然做民调员已经四年多了,但说实话,有时候还是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为此,李中秋不仅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类培训,还经常自费买一些专业书籍,在工作之余给自己“充电”。

  “在工作上,他处理不好决不罢休,连邻乡的人都慕名而来请他帮忙。他到当事人家里去做工作,白天做不好就晚上再去。”李中秋的老搭档董文生说。

  怀着让邻里更和谐、家庭更和睦的初心,李中秋硬是把退休后的“闲职”做成了远近村民交口称赞的事业,被大家誉为“排雷专业户”。

   “终身奋斗者”:一颗公心 一干到底

  “现在农村调委会的工作步入正轨,我们更能给乡亲们帮上忙了。”李中秋说,他们确实挽救了很多家庭。

  村里以前有户人家,大儿子是抱养的,后来自己生了孩子,一心想着只把家产留给亲生儿,决定和老大断绝关系。亲戚、朋友、干部……村里好几拨人来管这事,但管了两年也没管下来。李中秋了解这件事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做工作、讲道理,最后终于讲通了。

  一不做,二不休。李中秋还一口气帮这户人家把地和房产都分清楚了。“和好宴”上,曾经差点断绝关系的父子两人哭成一团。

  “民事调解不是说‘张三输了,李四赢了’,难的是双方认可。”说起李中秋,董文生赞不绝口,“老李这个人,有素质,有能力,脑瓜灵活,问题看得清,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李老师不仅积极热心,而且公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大屯乡村民刘华坤介绍说,儿子在邢台市上班时意外被砸身亡,李中秋不但把双方责任讲清楚,帮助他们获赔工伤保险,还努力为儿子一周岁多的小孩争取了抚养费。

  本该享天伦之乐的年纪,李中秋跑遍了大屯乡的所有村子,几乎每家每户都认识他。大到意外身亡事故,小到邻里之间斗嘴,他用一颗公心、一份耐心、一片热心,让许多本可能给群众带来更大损失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矛盾纠纷就像生锈的锁,老李就好比一把万能钥匙,用他的热心做‘润滑油’,慢慢解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真正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就能化解。”任县司法局局长刘建军说。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徐步云 许苏培 杨知润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淄博市周村区弘扬“枫桥经验”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近年来,周村区积极弘扬“枫桥经验”,司法厅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