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市长王磊谈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 推动济莱同城发展

15.10.2014  13:22

   山东省政府网 :王市长您好。去年10月份莱芜市召开了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动员大会,拉开了济莱协作区建设的序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您也提出,“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实现互促共赢”。请问,一年来,莱芜市围绕济莱协作区建设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成效如何?


  


  王磊 :去年8月30日,全省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对“一圈一带”建设工作进行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济莱协作区”建设推进工作,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中将其单列一章。这充分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莱芜的关心、重视、支持和厚爱,为莱芜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带来了难得机遇、增添了强大动力。一年来,全市上下按照“服务省会、开放合作、错位发展、主动融入”的思路和定位,深入研究,主动对接,积极作为,济莱协作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莱芜、济南两市联合成立了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领导小组会议和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建立了联合办公制度,共同派驻工作人员在济南开展联合办公,为两市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合作创造了条件。工作中,我们重点推进了交通、通信、户籍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五个同城化”。目前,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工程正加快启动建设,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正加快推进实施,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推进交通同城化。开通了济莱城际快客,单程票价由原来的每人38元下降至20元,增加了站点,加密了班次。济莱高速限速由原来的每小时100公里调整为每小时110公里。济莱城际铁路列入规划并经国家批复,正在进行预可研和客流预测分析编制。积极推进连通济南的物流通道、旅游通道、高速通道等路网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两地快捷通达能力。

  二是推进通信同城化。积极推动济南与莱芜通讯并网升级,济莱两地之间取消长途费、漫游费,通信资费按市话标准收取。莱芜科教频道、济南都市频道分别在济南、莱芜落地开播,实现交叉落地。

  三是推进户籍管理同城化。开辟了户籍同城绿色通道,对涉及两市居民迁移、落户、办理居住证等户籍业务优先受理、优先办理。建成户口信息交换数据平台,济莱两市均实现居民身份证异地补领、换领,户口“网上迁移”系统正在加紧改造,争取尽快开通运行。

  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化。利用省会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引进济南市属高校、民办高校、高职院校和有实力的中专学校到莱芜合作办学,推进驻济高校与我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建立中小学发展联盟,促进名师交流任教。目前,两市110所学校组建了教育发展联盟。我市新农合可在济南市儿童医院和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等5家医院异地就医,城镇医保已与济南市23家医院实现联网即时结算,市民得到了更多实惠和便利。

  五是推进资源配置同城化。引进齐鲁软件园、奔速电梯、泰来铸铝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项目。加强与济南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合作,推动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融合,深化在旅游项目建设、市场开发、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协作。与11家驻济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意向140亿元,多家驻济金融机构计划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其中交通银行已正式落户莱芜,齐鲁证券已在我市设立分公司。发挥莱芜特色农业优势和济南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5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进驻济南超市,在济南设立9家优质农产品专营店,年底前总数将达30家。积极建设面向济南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探索推进济莱联合招商、共建园区等合作模式,共同推进两市经济发展。

   山东省政府网 :听了王市长的介绍,我们感到,莱芜市委市政府在济莱协作区建设中的确已经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群众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那么,在现有良好的工作基础上,莱芜市对下步工作有怎样的谋划?

   王磊 :今年是济莱协作区建设全面推进、共赢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总体思路,认真落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以打造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为目标,把握先后急缓,注重工作实效,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交流对接,积极推进济莱两市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

  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以更远的眼光、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胸怀审视莱芜发展,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推进区域协作的典型和经验,及时关注省内“两区一圈一带”建设的动态和进展,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继续坚定不移地广借外力、发展自己,既坚持开放的心态、“舍得”的思想和奉献的精神,在开放合作中吸纳资源、聚集要素,又树立“加快发展关键靠自己、关键在抢抓机遇”的思想,不断提升内力、激发活力、凝聚合力,增强区域发展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继续持之以恒地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善于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破解难题,靠改革创新增创优势、释放红利,推动济莱协作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继续心无旁骛地狠抓落实、真抓实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钉钉子”的精神,用耐心、毅力和韧劲,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积小步为大步,积小胜为大胜,靠真抓实干把济莱协作区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干出莱芜跨越赶超的新局面。

   山东省政府网 :王市长的谈话,给我们描绘了济莱协作区建设的美好蓝图,让大家充满期待。今后,在推进过程中,莱芜市委市政府有哪些着力点呢?

   王磊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和济莱两市确定的重点工作,创新机制方法,加快推进落实,推动济莱协作区建设向深层次发展,加快各项重点任务的推进和重大政策的落实。

  一是进一步完善创新推进机制。在现有推进机制的基础上,与济南市共同建立完善高层交流、联席会议、工作推进、调度督导、考核奖惩等制度,形成从实施、督促、检查,到协调、推进、考核等职能分工明确的一整套工作推进机制,务实有效地推进济莱协作区同城化进程。

  二是加快推进相关规划的修订、编制和实施。按照“全域化统筹、功能区带动、产业化支撑、城镇化融合”的原则,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启动编制济莱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空间发展规划,加快编制完善交通、旅游、水利、产业、社保等重点专项规划,为济莱协作区建设提供遵循。

  三是加快推进城际铁路为重点的交通一体化建设。尽快启动济莱城际铁路可研和规划设计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加快两市路网升级改造,全力推进临仲线鹿野到莱芜章丘界段改造工作,建设好S242线章丘至莱芜段改建工程,打通连接济南的快捷道路体系。争取减免或降低济莱间高速公路和省道收费标准,方便两市居民出行。

  四是加快推进两市城市功能对接。争取驻济金融机构以同城的方式在莱芜设立网点,尽快实现济莱同城结算。进一步完善济莱城际快客运行机制,完成公交信息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实现公交卡两地通用。进一步加快统筹两市户籍管理,尽快实现两市人口户籍“网上迁移”。

  五是加快推进产业合作。加强两市产业分工与合作,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及文化、旅游、会展、物流等服务业,积极承接济南产业转移,为做强省会发展上下游产业提供配套服务;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做好鲁中软件基地、山钢集团(莱芜)钢铁精深加工物流基地等项目的规划研究工作,促进两市产业链接和互补发展。开展联合招商、共建园区等合作模式,把莱芜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六是加快推进资源共享。大力推进两市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让莱芜居民更多享受到省会公共服务资源。当前,重点推进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建设,全力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成两市就业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建筑业标准互认和职业资格互认。开展济南莱芜统一水网建设论证工作,统筹用好两市水利资源。推进企业交流合作,筹备组织两市行业协会、商会、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推进科技合作,推动济莱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上下游合作,为莱芜科学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山东省政府网 :一年来,济南、莱芜两市广大市民和企业家朋友积极关注着济莱协作区建设,殷切期盼协作区建设能给两市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实惠。大家非常希望能够在济莱协作区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您认为我们广大市民和企业家朋友应如何顺应形势、把握机遇,借力实现更好的发展?

   王磊 :济莱协作区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两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目前,五个“同城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托起了优质“生活圈”,广大市民可以充分利用济莱协作区的优质资源,在就业、求学、医疗等领域享受无差别的均等服务,进而更加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谋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追求更加幸福的个人生活。同时,我们必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的良好格局。对企业来说,济莱协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济莱两地“三条大道”的规划建设、高速公路提速等变化,将明显降低企业的物流和时间成本。下一步,高层次人才的自由流动,金融的同城发展,会让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为企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两市广大企业家志存高远,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敞开胸怀,增强合作。

  快马加鞭争朝夕,乘势而上谱新篇。随着济莱协作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相信两地的经济往来会更加密切,产业协作水平会不断增强,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济莱两地的融合发展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责任编辑:宗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