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谈辞职市长梅永红:老母住在老小区 弟弟打工
长江新闻记者张晶发自武汉
厅级干部辞职,外界哗然。有人猜测梅永红因为工资低离职,专业背景和资源较广,和华大是“老熟人,下海好开展工作。
梅永红选择了沉默。
长江新闻(微信号:cjrnews)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无法联系他本人,但是他莫逆于心的挚友,为我们细致讲述了他们眼中的老梅。
“辞职不是心血来潮”
“昨天在同学群里知道的,我们都很震惊。”丰凯谈起大学同窗的梅永红辞职时,无法掩饰自己的惊讶,“大家也很遗憾,这么高的职位,本以为还会继续往上走。”
丰凯说,大家都不理解梅永红为什么突然辞职,纷纷打去电话,梅永红语态很平静,只是承认了自己辞职,简单说了句“自己还在外面,不便详说”,就挂断了电话。
今年50岁的梅永红到济宁任职已近5年。2010年10月,他作为中组部从54个中央部委选派到地方任职的66名中青年干部之一,到济宁先后任济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后成为市长。
梅永红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之后在农业、科技两部委工作长达23年。转任地方后,梅永红全面主持济宁市政府工作。几乎没有人怀疑,已经是正厅级干部的梅永红没有理由不在体制内继续待下去。
“我觉得他应该是考虑了很久,才慎重做出这个决定,不是心血来潮。”丰凯说,梅永红性格偏内向,平时在同学群里常聊起家事,很少谈工作,辞职一事一句也没提过。
此次辞职,“大概还是想回归农业吧。”丰凯说,他做事认真,追求完美,是个有思想的人。
有媒体报道称,梅永红辞职后将南赴深圳出任华大基因CEO。该公司号称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研发机构。梅本人未回应此事。
梅永红的朋友圈转载过一篇文章《永远保持随时可以离开的能力》。文章中提到了公务员的生存状态,大意是公务员抱怨的多,辞职的少,因为在体制内“舒服”了太久,旱涝保收,失去了随时离开的能力,“其实如果你始终保持这种能随时离开,并且离开之后能过得比现在更好的能力,也就给了你一种无欲则刚的底气”。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是在做事业,是有理想的,能够表现独到的视野,比常人更多一份执着,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这是梅永红在济宁任职期间说过的一句话。也许从那时起,他已经为自己埋下离开的伏笔。
读大学时每月24.5元生活费
梅永红在接受南都采访时,曾说自己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早上8点出家门,很少在晚上8点前能进家门。每天工作10个小时是常态,而且几乎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一个月7000元工资,下面县长、县委书记等工资只有3000多,还不如打工挣得多。
梅永红辞职后,这段访谈再次被公开,他被舆论理解为因工资低而离职。
“他不是那样的人。”梅永红大学时同寝的舍友王洋说。
“他对自己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候回华农,都不直接找学校,叫上好朋友随便找个小餐馆吃饭。如果我提前知道,肯定会按规格接待,但他就是不想麻烦学校。”梅永红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一名干部说。
王洋说,梅永红曾亲口告诉过自己,在济宁的这五年,他从来不允许任何官员到家里拜访,礼品一概不收,这是他给自己定的铁律。
在王洋的印象中,老同学梅永红是他“见过的最不像领导的领导”,从不讲究穿着,“去年国庆节回黄梅老家时,他拎着几个包裹,一个人坐火车到了武汉,秘书和司机都没跟着,到站才给朋友打电话,让朋友把自己送回了家”。
梅永红家中还有老母和弟弟,住在老小区里,梅的弟弟在黄梅打工,弟媳一人在家照顾母亲。梅每次回家总少不了给母亲买补品。
梅永红念书时的拮据至今令王洋印象深刻。1983年9月,梅永红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每个月24.5元的生活费,家境好的学生还可以从家里得到帮助,但对于梅永红而言,从家里拿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冬天的武汉阴冷潮湿。梅永红是衬衫套着衬衫,套了好几层,他没有毛衣。
梅永红大学期间还担任学校《华农青年》的主编,文笔颇受学生喜欢。
据《齐鲁晚报》报道,熟悉梅永红的人士回忆,梅永红属于学者型官员,讲话时经常脱稿,就某一个领域展开陈述,技术和人才是他经常被提到的两个关键词。
公开资料显示,梅永红主政济宁的5年间,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济宁全市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地方政府收入增长一倍多。先进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工业增速、农业增速超过GDP增速。统计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多家选择在济宁投资兴业。
对于梅永红而言,这些都已成为过往。
(应受访者要求,丰凯、王洋均为化名)
链接:梅永红2015年3月在谈资源城市转型时曾多次提到知识产权、研发、人才 :
今天我们在谈一个观点,就是要从传统的投资扩张的模式转变到创新驱动的模式上,实际上最核心的就是围绕知识资产,包括我们刚才讲的,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围绕这个来展开,而且这样一种形态,或者是这样一种发展状态它一定是可持续的,一定是更为健康的。
所以济宁这些年围绕这样的转型,我们是做了很多文章的。比如说,我们构建了一系列的高端的研发平台,或者是研发服务业平台,近几年来政府搭建的公共研发平台就达到了17个,包括构建的国家级的研发平台。还有我们省的,我们市的,也包括我们企业层面上的研发平台已经达到了17个。这些研发平台就为很多的人和很多的产业提供了很好的研发的支持。
另外还有就是我们对人才的重视,高端产业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才,这些年来,我们济宁在为人才提供服务,引揽高端人才方面我们是不遗余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仅是国家级的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在济宁落户就已经达到了16个,这个可能放在我们的一线城市算不了什么,但是在济宁这个城市,这个数字还是非常可观的。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们对人才的态度,对人才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