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治秀:让文物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接受中国山东网记者专访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近日在接受中国山东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关于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是新时期对文物工作的新要求,“要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文物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让馆藏的、可移动的文物活起来,不可移动的文物最大限度地向观众开放,使文物尽快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谢治秀说。
划定文化遗产保护区域 做好儒家思想普及化文章
“山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孔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理应先行一步。”谢治秀告诉记者,山东省文物部门确定了以曲阜为中心的文化遗产保护区域——曲阜片区,然后向国家文物局提报了《“曲阜片区”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里把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孔”、“三孟”以及片区里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近日,《规划》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
据了解,“曲阜片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13年已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曲阜片区”内的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孔府的西路、东路的维修工程大部分已经完工。
谢治秀解释道,所谓的“曲阜片区”,是指以曲阜、邹城以及泰安、枣庄部分地域为核心区域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片区,是儒家文化底蕴最为丰厚的区域。
“去年开始,我们策划把片区里的文化遗产打捆儿进行规划保护,确定了88项文物保护的重点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方面面,总投资120亿元。”谢治秀说,从项目进展情况看,已经完成了66项,近80%的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其余也已全面开工,今明两年完工。“这88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后,‘曲阜片区’重要的文化遗产都将得到保护”。
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保护农村文化遗产
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年年初,省文物局提出了“乡村记忆”工程,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山东省实施的一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
“‘乡村记忆’工程是山东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模式的创新尝试。”谢治秀说,在今年山东省“两会”上,“乡村记忆”工程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在全国“两会”上,山东实施的“乡村记忆”工程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一些政协委员联名撰写建议案,要求在全国推广山东的经验。
据谢治秀介绍,目前“乡村记忆”工程的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日前,省文物局已经完成了“乡村记忆”工程的普查工作,摸清了全省需要保护的乡村文化遗产;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等9个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解决“乡村记忆”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山东还邀请全国知名的民俗保护专家和省里的相关专家,组成了“乡村记忆”工程专家团队,提供服务和咨询。
“‘乡村记忆’工程工作量比较大,涉及范围比较广,我们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初步选定了24个试点单位,先总结经验,再在全省铺开推广。”谢治秀告诉记者,省文物局在调研基础上,起草并会签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意见(代拟稿)》,近期,省政府还将召开山东省推进“乡村记忆工程”的动员大会,把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加强博物馆建设 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的。
“作为省政府主管文物的部门,我们管理着全省馆藏的180多万件文物,同时还有近万处文物点。这些文物由于历史和设施的原因,在博物馆展览的只有10多万件,还有很多文物是在博物馆的库房里,也有很多文物保护单位,没有对公众开放。”谢治秀说,要让山东的文物活起来,首先要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据谢治秀介绍,为了让馆藏文物活起来,省文物局积极推动地方博物馆的建设,将有计划地在全省17个城市打造10个特色博物馆,根据区域文化的特点来建设博物馆,进行博物馆的陈列和展览,让每个博物馆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改变过去建了博物馆后,一个展览几十年不变的局面。“地方新建的博物馆,除去展览当地已有的文物外,我们会把考古所在各地发掘的文物,尽可能地调拨给地方”。目前,省文物局已经进行了24批文物的调拨。此外,省博物馆还将利用现有的馆藏文物,打造10个文物精品展览,在各个市的博物馆里巡回展出;打造5个对外文物展览品牌,向国外推荐。通过这些措施,让馆藏的180多万件文物活起来。
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 激活运河文化遗产潜力
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涵盖大运河8个河段的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也正在着力推动着大运河山东段“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的编制建设工作,以此激活运河文化遗产的潜力。
“大运河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起点,这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也是下一步加强合理利用的基础。”谢治秀认为,在保护大运河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促进运河两岸经济的发展,才是大运河申遗的最终目的。
山东启动“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通过遗址公园、博物馆展陈、运河小道、展示平台等各种方式手段,有效提升和展示了大运河遗产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打造出汶上南旺分水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台儿庄古城、德州南运河段等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亮点工程。
“大运河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鲁西南经济隆起带’战略的重要文化遗产资源。我们希望通过开发大运河遗产,为发展旅游等相关产业提供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谢治秀表示。(记者 张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