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政转移支付大幅压减"专项" 增加"一般性"
作为山东省中部经济欠发达县,宁阳县2015年财政总收入达33亿元,其中中央、省、市三级转移支付近20亿元,而这近20亿元中一般性转移支付15亿元,占比达到75%。
宁阳财力的变化源于我省以清理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为突破口,把更多的财力“下沉”到基层,让县乡拥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权,不断提高基层财力保障能力。“现在县里自主支配的钱多了,对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增加了。”宁阳县财政局局长武启军说,政府今年投资新修87公里环山路、新建3所高规格医院和5所高标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
“资金固化、只增不减是专项转移支付管理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打破资金固有格局显得尤为重要。”据省财政厅预算处调研员王进介绍,为大力推进专项转移支付“瘦身”,我省一方面注重疏通“出口”,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规定专项转移支付执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期满自动撤销;另一方面严把“入口”,未经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一律不增设新的专项,对“小、散、乱”、效用不明显、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资金坚决予以取消。
目前,省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已从2013年的243项压减到67项,3年减少了72.4%。对保留的专项,除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据实结算资金以及扶贫等必保支出外,其他专项资金规模连续两年每年压减10%,压减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扶贫开发、民生保障等公共服务支出以及设立政府引导基金。
随着财政专项资金的大幅“瘦身”,省级财力不断向基层“下沉”的力度也越来越大,2015年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达到1143亿元,占省对下转移支付的比重达到62.4%,大大提高了市县财政分配自主权。
“如果没有这些年上级财力的不断‘下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财政困难县来说,连保运转、保工资都难,更不用说保民生求发展了。”东平县县长王骞表示,财力“下沉”犹如雪中送炭,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提高了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东平县财政局局长蔡绪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随着上级财力不断“下沉”,民生政策得到及时落实,2016年医改支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和农村低保人均标准分别提高了5元、40元、15元和14元;财力状况明显改善,2015年全县人均财力提高到10.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3%。
在分享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等“输血”政策的同时,基层政府也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积极培植壮大财源。宁阳县将新上项目对财政的贡献率放在首位,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高端高质高效项目,其中新材料、特高压电缆以及变性淀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对财政的贡献占增幅的50%以上。“如果这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起来,县里的财政就会以年均10%-15%的幅度增长。”武启军表示。
为充分释放资金活力,我省积极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因素法”分配,将更多资金直接切块下去。对确需实行项目法管理的资金,积极推行竞争性分配。启动实施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2015年以来,省级每年安排20亿元,并将资金分配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效挂钩。同时,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转移支付挂钩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放钱、放权,但不放任。”王进介绍,自今年起,我省对省级所有专项资金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并不断扩大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的数量和规模,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专项资金信用“负面清单”制度,对专项资金管理领域中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截留挪用等七类失信、失范行为纳入信用负面清单,并根据情节轻重,对其以后年度申报财政专项资金项目予以限制,目前已将24家单位纳入“负面清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