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老工业城淄博的环保成绩单:拉开窗帘能看见比海更蓝的天
今年是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考核之年。淄博市拿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成绩单?
12月13日中午,由环境保护部组织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主题采访活动山东组到达淄博。在由济南前往淄博的高速公路上,第一财经记者联系了淄博民间环保组织“绿丝带”负责人李宝宝,请她征集一下淄博当地百姓对于这一年来空气质量的看法。
李宝宝当即设计了一个问卷,并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当天下午两点,在山东省淄博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会开始前,已经有多条群众看法传到了第一财经记者的手机上。
情况汇报会上,坐在第一财经记者对面的是淄博市政府副市长刘荣喜、淄博市环保局局长于照春等相关政府部门的负责人。
第一财经记者当场读了3条群众看法:
一位叫杨忠凯的市民说:“拉开窗帘看不见海,却能看见比海更蓝的天!”
一位叫张晓霞的市民说:“这一年淄博的日出日落,淄博的晨曦、暮霭都是那样美。淄博是我的第二故乡,曾经为那雾蒙蒙的天气而沮丧无奈。可是,今年的蓝天白云总是让我留下许多照片。愿青山绿水常在,愿蓝天白云永驻。感谢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一位叫赵双双的市民说:“环保事业抓得很严谨。感谢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感谢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一片蓝蓝的天空。”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读这些群众看法的时候,淄博市政府的官员们都认真听着,记录着。刘荣喜回应说:“感谢群众对于政府一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
刘荣喜介绍,今年1-11月份,淄博市空气良好天数178天,“蓝繁天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累计天数)236天,同比增加11天;二氧化硫(SO 2 )、二氧化氮(NO 2 )、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同比分别改善33.4%、12.1%、9.7%、11.7%。
京津冀及周边秋冬季污染治理攻坚行动以来,10月1日-12月11日,淄博市PM2.5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1.7%,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第17位,超过15%的改善目标;重污染天数为1天,同比减少3天,改善75%,也超过15%的改善目标。
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刘荣喜介绍,淄博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化工、建材等重工业占80%以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占比较大,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耗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环保压力非常大。
刘荣喜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淄博这一年大气污染防治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淄博市在2016年提前完成钢铁过剩产能化解的基础上,今年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将建陶、耐火材料、日用玻璃、水泥粉磨站、熔块等建材行业以及焦化、垃圾电厂、化肥行业等纳入产业结构调整名单。
截至11月底,淄博市已关停污染严重的规模以上企业134家。集中建设建陶产业园、耐火材料产业园以及日用玻璃产业园,提高企业的园区集中度,提升集约化水平。同时,能源结构也得到了调整,保留的建陶、耐火材料、板簧、水泥粉磨站等产业全部改天然气为燃料。全市23314家“散乱污”企业已全部完成综合治理,其中,关停取缔9523家,综合整治13791家。截至目前,完成综合整治且恢复生产的有9641家。
于照春对记者表示,淄博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仍然偏重,火电、建材、钢铁、焦化等传统基础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压力大、包袱重、进展慢,由此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历史欠账较多。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在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方面,基础设施和软件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借助上级或外部力量帮助解决。”于照春说。
情况汇报会后,第一财经记者又收到了几条群众看法。
一位叫孙艳的市民说:“现在淄博的天气越来越好,蓝天白云对我们淄博市民是一件大好事,让我们老百姓生活在无污染中,希望下一步环保部门加大力度,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
一位叫钱京燕的市民说:“最近这几年,淄博的树多了,绿地多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曾经外地的亲戚,不肯多待一天。如今总要多住个三五天。现在淄博的蓝天犹如蔚蓝色的大海,蓝的干净,蓝的清爽,返乡的鸟儿种类也多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在街边公园,静下来,听着花开的声音,告诉自己,生活在淄博,真好!”
李宝宝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前些年有一次下班,开着车找不到家,受害于雾霾。“有一年冬天,我买了100个防霾口罩送身边亲朋好友,一个月后,仍然有人给我打电话要口罩。而今年,我竟然一次都没有戴过口罩。朋友圈里也从晒雾霾,变成了晒蓝天,晒星空。”
网址链接: http://www.yicai.com/news/538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