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建筑质量大家谈”之四:监管下乡,让农民住上好房子
摘自大众日报3月4日6版。
访谈嘉宾:
杨建武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
张卫国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五所所长、研究员
王新钊 沂水县村镇建设管理处主任
村镇工程走出“监管盲区”
主持人:比起城镇建筑的层层把关,村镇工程管理相对薄弱。我省村镇工程监管存不存在这些问题?近几年,我省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杨建武:多年以来,村镇建设工程项目一直处于面广、线长、体量小、分散、偏远、自建状态,一些县级建设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没有依据也没有能力直接深入到村镇进行质量安全监管,加之乡镇政府没有统一的建设行政专职管理机构,使得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村镇建设的质量安全关乎农民福祉,关系村镇发展和城镇化大局。随着建设量增大,监管缺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13年,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各市县采取不同形式对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为全省村镇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的意见》出台后,我们严格执行,农村新型社区严格按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全部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开工建设6490个农村新型社区,已建成入住3803个,受益群众达1400万人。还在全省评选出100个“示范社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意见》要求,农民自建住宅要采取圈梁、构造柱、现浇屋面等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我们以农村危房改造为抓手,严格落实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出台《山东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技术指南》、《农村居民防震抗震知识》,组织技术指导,从建材选购、建筑设计到施工组织等免费为农户服务。2012-2015年,我省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9.5万户(其中农村危房抗震改造3.65万户),近百万农民搬离了危房,住进了安全房。
前不久,我们起草完成了《山东省乡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已报省法制办审核,待省政府常务会通过后即可出台。目前,国家尚未制定乡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的专门法规,如果这个办法出台,我省将是全国首个打破村镇建筑“监管盲区”的省份。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意见,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并明确了机构、编制。这对村镇工程建设有何意义?
杨建武:意义很大。在全省各镇办设立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原则上为行政机构,核定编制一般不少于5名,并明确了“根据省政府授权,负责限额以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等职责,这就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无专职机构、人手不足、监管依据不足问题,就把限额以下建设工程管起来了。
农房7度设防,如何落到实处
主持人:抗震性能是农房质量的一个软肋。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农村抗震设防标准,平房要普及钢筋圈梁和构造柱,新建改建房屋最低按7度抗震设防。”在农村,如何能将“7度设防”落到实处?
王新钊:沂水县坐落在郯庐地震断裂带上,是8度设防区,针对农房抗震,我们做了一些探索。
在沂水,农民自建房也要报规划。我们实地帮助农民勘察现场选址时,就引导农民打钢筋圈梁和构造柱。我们给农民算一笔账:现在钢筋水泥便宜,三间正房用两道圈梁、几根构造柱,多花3000-4000元元,比花2000元左右买张“防震床”,贵不多少。沂水的农村工匠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年年培训合格才能继续揽活,我们也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农民建抗震房。
沂水老百姓的抗震设防意识比较强,加上政府的不懈引导,现在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的,建房都采用顶圈梁、底圈梁两道圈梁和构造柱,经济条件好的还现浇屋面,抗震房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
对经济条件达不到的农民,我们把他们纳入危房改造。危房改造全部按抗震设防标准来,施工中还要拍圈梁、构造柱的照片上传住建部危房改造系统。贫困户一家一两口人,建一间房,30平方米,上级补助1.3万元左右,自己再掏三五千元,就能建起满足国家抗震要求的房子了。
在危房改造中,我们还按省里的部署,推广了部分“绿色抗震农居”。不仅采用钢筋圈梁和构造柱,同时采用中空玻璃门窗、外墙贴了5厘米厚的保温板。对这样的“绿色抗震农居”,省里每套补贴2万元,可以弥补其增量成本。现在,沂水建成了64户,住户反映很好,冬天同样烧炉子,室温比一般人家高3-4℃,附近农民一看好住,纷纷效仿。
主持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延伸到乡村以后,包括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在内,对村镇工程将如何监管?
杨建武:主要是把好三关。一是事前指导关,把农村散户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进行统一地勘,统筹选址,把农村建设统一纳入规划。对抗震,这一阶段要帮助农民正确选址,避开不利于抗震的地段。
二要把好设计指导关。按照“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综合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工作方针,编制配套的、更加广泛适用的村镇房屋设计图集和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 无偿为农民建房提供技术依据。严格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落实农村抗震设防标准,新建改建房屋最低按7度抗震设防。
三是要把好农房施工工艺水平关。要求和建议农户选择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平房要普及钢筋圈梁和构造柱,同时对于一些已成型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施工工艺,也可吸收引进到农村房屋建设中,进一步提高农村住房建筑质量。
抓住农村工匠这个“牛鼻子”
主持人:城市建房有五方责任主体;农村建房,工匠是关键。我们了解到,沂水县有个 “建筑工匠协会”,沂水对农村建筑工匠具体是如何管理的?
王新钊: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村镇建设质量好坏。以前住建部对农村工匠是有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实行持证上岗的,但1994年废止了。沂水没有让队伍散掉,2003年,学习江浙一带先进理念,成立了建筑工匠协会,实现了主管部门、协会“双管理”;法规和自律“双制约”。现在,有360支队伍是协会的会员。
我们的做法是,实行会员准入制度。根据各乡镇村庄和人口数量测定年度建设量,以此确定建筑工匠队伍数量,饱和即不再纳新。对申请加入协会的建筑工匠队伍,从人员构成、设备配置、施工业绩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保证加入协会的建筑工匠队伍既有活干,又能保证建设质量。
协会推行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每年都会开展集中学习、施工现场学习交流等业务技能培训,入会工匠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继续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县住建局核发的《村镇建筑工匠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成绩作为会员资格年审依据。2014年,我县30名优秀工匠还走进了浙江大学学一周。
有了这张培训合格证,才可以承揽工程。开工前,建筑工匠必须严格遵守开工程序,与业主一起到乡镇村镇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开工手续,签订施工合同,并到协会乡镇工作委员会备案,建立台账。我们平常也会巡查,严禁未经过培训的小队伍承揽农居正房建设。
协会在每年年初都同所有建筑工匠队伍签订质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对全年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千分制考核,实行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协会还聘用有资格的质量监督员和安全监督员,随时对在建工程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加强对会员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我们创建了沂水县建筑工匠网上综合管理平台,上述监管、考核发现的违规行为,会员的继续教育、工程业绩、投诉情况,都记录在案。就像一个诚信系统一样,激发工匠的责任意识。
主持人:加强建筑工匠服务和管理工作,成效如何?
王新钊:以限额以下工程保证正规村镇施工队伍数量,以正规村镇施工队伍保证村镇建设质量安全,以经常性业务技术培训保证施工队伍素质,沂水实现“双赢局面”。协会发展到今天,已拥有会员队伍360余支,几乎承揽了沂水县所有限额以下村镇建设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协会累计培训建筑工匠7000余人次,实现工匠全部持证上岗,有力地保证了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去年工匠协会荣获了民政部门的3A社团称号,今年,我们还计划建立工匠协会党支部,进一步发挥党员工匠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提升所有会员的自律意识。
监管首先靠服务
主持人:农民自主建房习惯了,政府的监管服务怎样能让农民更容易接受?
张卫国:我老家在农村。我印象中在农村盖房非常简便,通常是兄弟几个一商量,请一个工程队来,要么“大包”、要么“小包”,在纸上画画就下手干。一提到政府监管,农民会本能地担心政府收费、卡手续。
建议政府广泛宣传发动,让农民知道所有的监督和服务都不收费,是为了让他们安全建房、建出质量放心、好住的房。另外,政府的工作人员要真有水平、有效率,能提出适用又经济的方案,让工匠和农民信服。农民本心是愿意住好房子的,如果看到政府是真心实意帮忙,会愿意接受的。
主持人:农民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房子,会多花一部分造价,对此政府有无鼓励政策?
杨建武:省住建厅正在研究办法,对农民建房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并通过验收的,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主持人:目前,我省正在推行乡村建设规划,2020年要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如何在村庄规划中兼顾农房的质量安全?
张卫国:村庄规划和农房的质量安全关系很大。做村庄规划,先考虑安全问题。前不久,鲁南一个镇让我们做规划,一做地震监测报告,原本计划的好几个重要公共设施正在断裂带的中心线上。这种情况就应该闪避。
村庄规划中,我们会对房屋的安全状况做一个评价。不仅是房屋安全,农村的消防、避灾问题,也要同步考虑。
农居不仅要安全,还要舒适和美。村庄规划将会对村庄风貌、农居风格做出设计,让它更美;而舒适,希望政府能引导农民提高这个意识,在适当时候推广外墙保温、节能门窗、太阳能建筑、适用采暖设备等,让农房更好住。农村生态环境好,未来的农居应该比城市住宅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