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贸易逆差:做大中美基建能源贸易蛋糕

16.04.2018  14:43

  “中美两国在基础建设和能源问题上其实有很多的共性和互补性。”在日前举办的2018哈佛中国论坛基础建设分论坛上,与会企业负责人和有关专家从电信、能源、交通等领域建议,对于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两国可以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及煤电油气的大宗买卖,拉动贸易减少逆差。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美两国都是热点话题。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正在走向世界。而多次在国情咨文中提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朗普总统,亦发布了美国未来10年一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方案。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美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各有优势,产业结构互补,合作空间广阔。

  “在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国已经赶上世界脚步,并在某些领域超过美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电信美洲公司总经理谭旭举例说,目前中国移动基站数量是美国的二三十倍,4G基站的比例也较高。2017年中国宽带用户中,光纤用户比例达80%。在采纳新技术和投资新技术上,中国力度大于美国。

  谭旭认为,在美国电信市场,中国电信和美国主流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大于竞争。在美国主流运营商眼里,中国电信有吸引人的合作资源: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宽带互联网、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具备为全球客户提供跨地域、全业务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客户规模和客户服务渠道庞大。目前,在跨国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上,美国科技公司正与中国电信携手合作。如即将开通的新跨太平洋海缆(New Cross Pacific),以及2020年即将开工的连接中美的新海缆项目Hong Kong America,就是中国电信与微软、脸书、谷歌等美国互联网巨头合作,建设跨洲际的海缆、陆缆“信息化高速公路”。

  “中美两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两国消耗总和几占全球半壁江山。”中美能源中心副主任、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孙庆云认为,面对中国能源转型的机会,美国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合作伙伴,而非对手。

  随着中国政府“煤改气”政策的推进,中国天然气的缺口为美国提供了市场。中国石油国际事业美洲公司总经理李少林指出,美国技术革新后,天然气成本节省了30%以上,在井口的价格能做到每桶42美元,低于中国每桶57美元的水平,有竞争优势。2017年特朗普访华时,中美签了一个10年期的天然气进口合同,价值1200亿美元,这就是我们公司目前正在做的业务。

  “事实上,中美加强能源合作,增加大宗买卖,可以大幅减少贸易逆差。”李少林说,2017年是一个重要节点,中国原油进口4.2亿吨,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是年,中石油从美国德克萨斯州进口300万吨原油到中国,今年这个数字将翻番增至600万吨。此外,还有乙烷进口。如今技术进步,使以前埋到地下处理的乙烷一经裂解,氢气一剥就成为乙烯,乙烯聚合就变成聚乙烯——塑料制品的原料。下一步,中国至少需要进口1000万吨的乙烯,价值400亿美金。

  李少林算了一笔账:美国原油+天然气+乙烯出口到中国,大概价值1200亿美元。对比特朗普减少1000亿中美贸易逆差的目标,贸易战不必打了!这还不包括去年特朗普访华期间,中国国家能源集团曾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斥资837亿美元投资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页岩气、电力和化工生产项目。

  中美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在基建项目上也体现突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高速公路、铁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锻造了过硬的综合服务能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美国公司总经理易路平介绍,不同于几十年前刚起步时,中资基建企业只能涉足设计施工,而今则扩展到运营、维护、资本和资金等各个细分领域。美国工业的竞争力在产业链的高端,在中低端产业链领域则缺乏足够的生产能力或价格比较优势。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个系统的工业配套体系。这方面,中资机构可以与美国互补,提供相应的服务。

  全球基础建设企业都面临一个融资问题,钱从哪里来?中国工商银行美国总经理张剑宇表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周期长,不易吸引私人股权和社会资本,因此资金一般来自政府相关支出和私人部门运营所产生的收益。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中资金融机构与中资企业共同“走出去”,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可助力中美能源和基建领域的合作。

作者:李晓宏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