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解的菜价

10.12.2015  09:38
>

  ◇农民:

  道路难行,销售遇阻

  “前几天由于天气不好,路不好走,客户不来拉菜了,市场上的客户一下子减少了七八成。如今棚里还有不少西红柿没有卖出去。这几天天好了,客户又逐渐多了。”日前,在东昌府区侯营镇赵庄村,蔬菜种植大户赵海说。他告诉记者,前几天大雪,西红柿降价很厉害,一斤仅卖到七八毛钱,卖菜难成为菜农们面临的大难题。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及时清理积雪,有菜农的棚还被压塌了。

  “地里的路更难走,到处是泥,想出也出不去,客户拉菜的车也进不来,真是急人。”赵海补充道。

  而在下雪前,赵海的菜卖得不错。“一年种两季菜,秋季种西胡和西红柿,春季种茄子和西胡,一季下来,毛利润能达到20万元。”赵海告诉记者,他们家算是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了,总共13亩菜地,4个棚,每到农忙时节,还要雇用五六个人帮忙干活。

  谈及蔬菜的销路问题,赵海坦言:“多亏了永安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有安徽、江苏、湖南、北京等地的客户来此批发蔬菜。每天一大早,十里八乡的菜农们纷纷赶来将刚采摘的蔬菜运到这里装筐外销。

  在沙镇镇朱台村朱景喜的蔬菜种植基地里,成堆成垛的泡椒依然随处可见。“这些韩国泡椒是与青岛一家公司合作的订单农业,近来,受雨雪天气影响,公司那边始终未能来拉货,都拔了1个多月了,就这么一直放着。”基地临时负责人朱云祥告诉记者。

  据朱云祥介绍,基地下季打算种植洋葱,都已经种上三分之二了,可是受雨雪天气影响,不得不搁置。“等雪化了,地里要是没上冻,还要继续把剩下的三分之一种完。”朱云祥说。

  ◇市场:

  货源紧缺,价格走低

  12月2日,记者来到阳谷县鲁阳蔬菜大市场,看到往日车水马龙的市场如今门可罗雀。

  “没下雪之前一天能收10多万斤西葫芦,从开始下雪销量就不大行了,现在一天只能收三四万斤。”鲁阳蔬菜大市场办公室副主任刘义元说,“前几天下雪气温低,西葫芦的产量较以往下降了很多,再加上下雪路滑,外地的客商过不来,只有本地的几个菜贩子来收菜,他们把价格压得很低,每斤才2元左右。晴天时候,外地的贩子来收菜,西葫芦收购价能到每斤2.6元。

  对于雪天前后西葫芦价格的变化,阳谷县园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西云深有感触,她的合作社有900亩绿色西葫芦种植基地。她告诉记者:“社员原先五六天采摘一次西葫芦,现在十天才采摘一次,去卖茄子时看到市场上的经销商比原先明显少了,产量少,价格也被压得很低。但要是不卖,万一雪下大了把社员的大棚压塌了,那就损失大了。

  一面是收购价步步走低,另一面却是市场售价季节性上涨。“冬天的菜本来就贵,加上现在路滑难行,价格更得往上翻了。朋友跟我说,现在聊城市场上菜价要比前两天提高了20%—50%呢。”刘西云无奈地说,“市场价格虽然高,但我们只负责生产,而产品的流通完全掌握在经销商手中。

  “让菜价合理回归需要多方面努力。”刘义元说,“首先菜农应加大田间管理,做好蔬菜的防冻抗寒工作,在做好病虫害防控的同时注意用药,防止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同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只有实现超市与菜农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在保证车辆、采购销售成本的基础上,能最大限度地让利给菜农和消费者,才能让菜价合理回归。

  ◇新思路:

  网上销售,市民等菜上门

  天气转冷,多数人会选择抽时间到菜市场囤积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及肉类,以保证近几天的需求。但对于那些平时不常做饭的人而言,一次性购买多天的蔬菜、肉类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多是现吃现买。于是,互联网为菜农销售瓜果蔬菜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寒冷的天气及湿滑的路面,令家住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居民于女士打消了外出买菜的想法。“外面太难走了,还是在家里买菜吧。”于女士说完便拿出手机,在百度外卖上点开了一家名为“菜篮子”的店铺。只见她在目录里选择好要购买的鸡翅、土豆、辣椒、酱油等产品后,便直接下单付了款。“我平时工作挺忙的,早饭、午饭一般都在外面解决,只有晚上有时间自己做做饭,所以家里存不了什么材料,怕变质,还不如想吃什么就现买点什么呢。”于女士说,“在网上买菜挺方便的,想吃什么菜就点什么菜,然后在家等着就行了。

  大约30分钟后,于女士接到了“百度骑士”的送餐电话。确认好自己购买的东西无误后,于女士向“百度骑士”道了声“谢谢”,便进屋开始准备晚餐了。

  “自从百度外卖、美团外卖取消了优惠,在网上买菜的人明显减少,但是这两天下雪,路不好走,网上的订单又多了起来。”位于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菜篮子”鲜蔬水果店老板告诉记者,自从开始在网上卖菜,他们比之前又多了一条销路。

  “现在路滑,我们骑着电动车也不敢跑太快,所以不敢保证太远的订单能够按时送到,加之现在天气冷,更不敢保证客户所订饭菜的温度。”一名在“菜篮子”取单的“百度骑士”说,“相比于保温要求较高的热饭菜,我更喜欢送这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