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串棚,农技站长时刻“充电补课”

14.03.2019  20:30

卢延晓,邹平市高新街道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父母住在高新街道东吕村,可他每次回家看看时,更多的时间是待在村民们建在村外的蔬菜大棚里。前不久,卢延晓又出现在周西村郭正顺的葡萄大棚里。

     卢延晓(右)在周西村的葡萄大棚进行技术指导。

 

  卢延晓,邹平市高新街道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父母住在高新街道东吕村,可他每次回家看看时,更多的时间是待在村民们建在村外的蔬菜大棚里。
  东吕村是蔬菜专业村,有80余个蔬菜大棚。“多亏了俺这个大兄弟,让俺家的黄瓜正好赶上了过年摘,卖了个好价钱。”东吕村一位村民说,年前,卢延晓一碰到村民就叮嘱他们减少水肥,把采摘高峰期控制在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间。
  “看来效果不错。”卢延晓边说边撩起帘子进了一个大棚。棚的主人是商瑞庆,今年55岁,种了10多年的蔬菜大棚。
  卢延晓21年间一直在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近年来,高新街道办事处从原来的单纯种粮,发展成了粮、菜、果样样有。“新模式让老百姓多了不少增收的渠道。”卢延晓坦言,但也需要他这样的基层农技推广员时刻“充电补课”。
  前不久,卢延晓又出现在周西村郭正顺的葡萄大棚里。“老郭,葡萄要想产量高,一定要掌握好摘心的时间。主蔓长到1.2米—1.5米间摘心最好,过早过晚影响产量……
  2月15日,高新街道办事处种粮大户小麦春季管理培训班开课,推广多元化种植,全街道的种粮大户齐齐赶来听课。王召玉听得很是认真,他一共流转了98亩土地,去年除了种粮,还种了11亩山药。“山药亩利润达到5000多元,今天来听听还有什么好的赚钱路子。
  “其实最需要听课的是年轻人。”卢延晓说,全办事处25个种粮大户中40%是年轻人,他们以前大多在外搞第三产业,从未从事过农业生产,在农业技术上亟需补课。
  这也是卢延晓2019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农村大众报记者 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