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下足“三项功夫”实现创建工作“三突破”

15.04.2015  11:45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以来,荣成市积极探索,在制度创新、专项整治和宣教培训三方面下足功夫,使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一、在制度创新上下足功夫,突破监管弱势弱区。一是积极推行基层监管划区域联动执法机制。将全市22个基层监管所划分成4个工作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监管任务,将片区内所有执法人员集中统一调配联合执法,并为每个区域配备一名负责人,负责具体协调、组织该区域的日常监管工作。二是积极推行台账管理制度。将“四品一械”监管任务分解到所到月,并于次月5日前将上月检查情况、未检查原因、发现问题及处罚情况及时上报,稽查大队和相关科室针对各所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结果计入各所考核档案。局党组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进行调度,确保工作有部署必有落实、有落实必有结果,逐步构建起台账管理、例会调度、跟踪督查、考核问责“四位一体”的精细化、动态化、长效化工作新机制。

  二、在敏感问题整治上下足功夫,突破顽固问题。一是加大对干制海产品加工业户的整治。对人和镇海米加工业户开展飞行检查,并抽样200批次,检查中对海米加工的原料来源、加工用盐、加工用水、工艺流程及是否使用色素和添加剂等开展重点检查;同时与业户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并发放海米加工基本要求的“明白纸”,提高加工业户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其诚信经营。在4-5月的生产旺季,每天组织执法人员对海米晒场进行现场巡查,重点加强对偏僻地区及阴雨天时海米加工业户的监管,确保进入百姓餐桌的海米质量安全合格。二是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对人和、俚岛等13个镇街的31个村,进行了农村自来水的水样采集工作,对42个常规项目进行检测。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中心实验室建立起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所用仪器定期进行校准,根据检测结果,对水质不合格的村落统一招标采购净化消毒设备,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三是开展瓶(桶)装饮用水专项整治。重检生产源头,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制售假冒伪劣瓶(桶)装饮用水的黑窝点、黑作坊,坚决杜绝回收废旧塑料进行瓶桶再加工等行为,共检查12家,对5家无证饮用水生产企业进行立案调查并予以关停,查封扣押生产设备及已生产的桶装饮用水700余桶。

  三、在宣教培训多样性上下足功夫,突破常规套路。利用公益广告、LED显示屏、科普情景短剧、科普大讲堂等多种宣传方式,借助荣成市“两个全覆盖”大走访活动,突破宣传工作的模式化老路子,深入村居社区、深入集市街头、深入校园企业,着重突出宣传的生动性和季节性,有效提高群众的食药安全意识。针对春季气候反复无常的特点,在全市学校、幼儿园开展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培训,对全市校园食品安全负责人进行培训,主要就预防校园常见食物中毒应注意事项及饮食习惯、学生个人饮食卫生要求等开展培训,共培训500多人。对全市各集中式供水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明检查,对即将到期的30余名从业人员,统一组织进行健康查体和卫生知识培训。在3.15宣传日和12331宣传日及世界卫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宣传的同时,加大对广告的整治力度,对沿街15家食品业户电子显示屏广告用语进行规范,禁止夸大、虚假字样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