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实践探索及路径探析
汶上县审计局 郑茂霞
近年来,汶上县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绩,城市建设驶上快车道,政府投资项目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汶上县审计局自2007年以来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资金实施了跟踪审计,并依托自主性审计和专业化建设,对跟踪审计潜在风险进行辨别、评估、规避和处理,走出了一条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跟踪审计风险防范道路。
1.汶上县跟踪审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有益探索
2006年以前,汶上县审计局主要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侧重审查工程的合法性、合规性。2007年以后,随着汶上县以宝相寺景区为核心,以礼佛大道为轴线,以西泉河和东护城河生态带为两翼,拉开城市建设大幕,审计部门越来越多地参与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跟踪审计雏形初现。汶上县实行重点工程项目指挥部工作制,下设资金监管组,抽调审计、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一方面,审计人员挂靠工程指挥部,参与规划设计、策划协商、方案制定、材料考察、工程监督等具体工作,另一方面,作为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的主体,审计人员对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工程竣工后还要实施决算审计。经过几年的演变和改进,跟踪审计模式确立并得以不断深化,即紧紧把握独立性这个根本,以工程指挥部为依托,围绕建设单位这个“点”和工程程序、资金流向两条“线”,前移审计关口,把握监控节点,全程监督,重点防控,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当好了财政资金的“守护者”。
跟踪审计模式建立的同时,审计风险防控与管理机制也日渐成熟。很长时间内,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工程指挥部的强势地位容易导致审计机关丧失独立性;二是工程建设领域法治观念的淡薄导致审计环境欠佳,跟踪审计面临的阻碍较多;三是跟踪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引起的审计风险。在控制和管理审计风险方面,汶上县审计局主要抓了五项工作。
1.1 健全制度,为审计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推动县政府出台了《汶上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和《汶上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实现了对重点工程的跟踪审计全覆盖,从审计对象、审计范围方面减少了监督盲区。《汶上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审计的主体、范围和内容、相关单位的权力和义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了跟踪审计的方式和地位,不经审计不得办理竣工结算。《汶上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规程》则更加细化,对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及项目竣工决算阶段各单位需如何配合审计工作、需提供什么资料做了详细要求。
这两个制度文件同时明确了监控节点,为审计风险控制与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即抓好各个阶段和节点的监督,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具体为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等3大项27小项指标,实现了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环评报告、行业资质、合同履行情况、资金管理等的全方位审计。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可行性报告、勘测设计、施工预算、招标投标、合同签订等节点进行控制,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和进度、工程质量、隐蔽性工程、材料价格、现场变更签证及资金拨付等节点进行监督控制,项目竣工决算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工程取费及材料价差等节点进行控制。
2012年5月,汶上县委、县政府印发了《汶上县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重点工程指挥部管理暂行办法》,从县级制度层面上确立了审计机关在工程项目中定位和职能,明确了与工程指挥部服务与监督的辩证关系,规定不经审计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经审计不得办理竣工决算,形成“资金拨付须过审计关”的格局。
1.2 突出重点,提升审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针对性
实际中,由于跟踪审计工作的内容繁琐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审计人员突出了审计重点,侧重于抓住项目中的关键环节,提纲挈领,保证审计质量,有效控制跟踪审计的风险,从促进宏观管理和深化改革的角度发现和反映问题。对不同建设规模的项目采取了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如,对于宝相宫工程、莲花湖湿地项目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采取派驻审计人员全程审查的方式进行审计;对于一些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管理相对完善的项目,则选择重点环节进行不定期跟踪审计。
审计重点环节,一是项目招投标环节,联合监察、财政等部门对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进行现场监督,签署意见;二是工程现场重大事项,要求工程重大事项的研究确定以及设计变更、追加工程量、隐蔽工程施工须第一时间通知审计组,以便现场监督和记录,需签证工程量必须在审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签证,确保签证工程量的准确性;三是严把材料价格关,对于主要建筑材料,跟踪审计人员采取材料价格实地考察与电话或网上询价的方式,建立自身材料价格库,对材料价格进行三比较:横向比较,既对同期施工的工程项目的相同材料的价格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既将不同时期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掌握材料价格走势;另外将考察材料价格与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价格进行比较,及时纠正偏差。
1.3 明确定位,保持审计独立性原则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履行的是审计监督和评价职能,是通过审计监督促进管理,不等同于直接管理,必须时刻把握到位而不越位,参与而不干预的原则。
在工程指挥部框架体系内,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和国家监督力量的审计机关,必须以尽责和超脱两种心态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审计人员提供审计咨询,参加协调会议,审核合同和预算,跟随考察价格,出具审计意见,实质上审计人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项目管理和决策,难以分清和解脱审计责任,因缺乏审计独立性而直接形成审计风险。经过实践探索,汶上县审计局将跟踪审计作为参与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恰当把握审计工作与工程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全程参与而不全面介入,监督事项而不认证事项,如,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向工程指挥部或建设单位提意见或建议,而不是牵头去整改;在材料价格审计方面,监督材料定价的程序,而不是出具审计意见认证价格。有利于全面掌握工程总体情况,获取详尽的关于工程项目的素材和数据,对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等关键节点进行监督核实,从宏观和微观上确定跟踪审计的方向,提前预防审计风险。
1.4 改进组织方法,配置审计力量
在跟踪审计中,汶上县审计局大力改进组织方式,优化人员配置。一是实行主审负责制,强化主审的主体意识。主审既具有与工程指挥部联系沟通的责任,又担负着日常跟踪审计的职责,特别在结算审计时,在审计组其他成员配合与监督的基础上,牵头进行结算审计。二是人员交叉,这个项目的主审同时担任其他项目的审计组成员,缓解人员紧张的局面。三是工程建设项目分标段进行审计,资料齐全一批审一批,出具分项报告,作为支付资金的依据,缓解集中审计压力,在完成该标段审计任务后,穿插进行其他项目审计。四是两方同步计算工程量。建设方与审计方同步采集现场数据,各自核实工程量,最后对比复核。五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发改、国土、规划、住建、交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将规划、立项、开工等信息抄送审计机关。同时,建立了审计项目信息库,审计项目完成后,将审计情况输入信息库,供审计人员查阅。以道路工程为例,把已审同类别项目的名称、建设单位、开(竣)工时间、道路结构层类型、道路单平方造价等输入信息管理平台,方便信息查询和比对。效果较好,审减工程造价和审减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以新城区生态水系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5个项目为例,审减率一般在10%左右,有的项目甚至高达19.34%。
2.当前跟踪审计风险的分析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合理高效的审计模式,越来越多地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被采用。由于项目建设是一项周期长、内容复杂的工作,具有一次性、隐蔽性、实施状态可变性、变更价款协议确定性等特点,使得跟踪审计工作也具有环节多、流程长、内容较复杂、涉及方面广的特点,致使审计风险不可避免。了解了审计风险的类别和引发因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2.1 审计人员的能力、精力和经验不足
跟踪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难度大、专业性突出,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胜任能力和充足的精力,这是控制和管理审计风险的关键。但是现实情况下,由于审计人员自身引起的审计风险较为普遍。一方面,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限,加之跟踪审计经验相对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引发技术风险;制定的跟踪审计方案不科学、不细化,审计程序缺乏严谨性、规范性,方案流于形式;经验不足,对工程项目中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较差;协调沟通能力不足,获取的信息或数据存在漏洞和偏差,使得审计判断失误,如,难以参与工程管理环节,信息不足就无法把握项目的全部,建设、设计、施工、供应、监理等单位基于自身利益提供了虚假信息,导致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审计判断。建设项目中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对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审计机关任务繁重、力量薄弱,难以对所有的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地跟踪审计,特别是难以对工程项目的关键节点进行监控,无法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也极易引发审计风险。自2007年以来,汶上县审计局共跟踪建设项目110余个,项目结算造价约30亿元,而跟踪审计人员只有7人,每年审减工程造价高达几千万甚至超过2个亿,审计任务繁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一个人同时兼任几个审计项目的主审,还要配合其他审计组开展工作,难以对工程项目所有的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监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跟踪审计的全面性和精细化。
为缓解这一矛盾,多数审计机关聘请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参与跟踪审计。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审计机构人员为了利益会降低执业道德水准,加之素质良莠不齐,流动性大,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和审计风险。对此,一直以来,汶上县审计局坚持自主性审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风险,却极大地增加了审计工作量。
2.2 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审计法治环境、独立性环境。
一方面,现行的审计法主要是规范财务经济行业,对工程建设行业的跟踪审计权利和义务规定不够明确,再者《审计法》、《审计条例》与《招投标法》、《合同法》等其他相关建筑工程系统的法律法规没有很好衔接,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清晰解脱审计责任。对于一些重点工程,党委、政府普遍实行指挥部工作制或领导包保制,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建设项目,或者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完成刚性任务,一些部门违法违规决策立项和审批规划,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跟踪审计参与建设项目全过程,对涉及投资的事项进行全面监督,就会产生“审”与“管”的矛盾,或参与重要事项决策,造成审计单位代替了某些部门的管理职能,陷入“管理陷阱”,失去审计作为监督者的作用,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或因为被审计单位隐瞒项目管理的过程和细节,造成审计工作缺位。如,有的建设单位依赖于审计部门,习惯于请审计参与决策,将政策难以处理的一些事项推给审计部门,要求审计人员表态后各方才签署意见,将责任和风险转嫁到了审计头上。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会议,如果审计人员不参加,就难以了解情况,一旦参加,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表明态度、提出意见,一旦签字、表态,就表示认可了建设单位的意见。
3.跟踪审计风险控制与管理路径
3.1 准确把握定位
跟踪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所以审计必须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定要时刻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建设程序为目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一是审计人员在前期审计中,应把重点放到验证、评价有关部门所作的可行性论证工作是否规范、到位,计算是否正确,所依据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充分上,并仅就此发表审计意见。
二是与被审计单位明确划清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各行其是、各负其责,避免或减少因审计单位越位而引发审计风险。
三是开发审计成果。服务领导决策是跟踪审计的重要职责,也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一个环节。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和建设单位反映,予以揭示和纠正,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达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目的。要注意避免直接进行干涉,防止产生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的客观性受损。如,汶上县审计局针对105国道两侧绿化工程建成移交后后续管理的问题,形成《建设项目后续管理亟待加强》专报报送县政府,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孙琪作出重要批示,并要求国资、监察、建设部门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长效机制。
3.2 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制定严谨、细致的跟踪审计方案。抓好跟踪审计前期调研工作,认真做好项目选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细化审计方案,增强可行性;集中力量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避免贪多嚼不烂的现象。二是整合审计资源。适当聘请外部专家或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审核,避免了在自己所不熟悉或不专业的领域发表错误意见的可能性,规避审计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使有限的审计力量,投入到更能发挥自己水平的地方,还要确保跟踪审计人员的连续性、稳定性。三是坚持依法审计,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和程序,严格按照跟踪审计操作规程实施,从制度上保证跟踪审计规范、健康、有序开展,同时,进一步总结提炼跟踪审计好经验好做法,将其上升为党委、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层面,明确跟踪审计的法律地位和职责权限,以解决审计承担的制度风险问题。四是集中发改、建设、财政、监察等部门的力量,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全面建立建设项目问责制,严厉打击信息失真行为,确保跟踪审计信息的真实、完整,降低信息风险,分散了审计风险。
3.3 严格质量控制
一是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要求,建立三级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审计证据充分、审计报告真实、审计结论可靠、审计意见可行,将审计风险尽可能地控制在审计系统内部。二是前移监督关口,把握审计重点。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严把立项关、招投标关和合同签订关,从源头上监督建设行为;在施工建设阶段,抓住跟踪审计的关键点,例如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合同履行情况、材料、设备采购情况、重大现场签证、工程款支付等内容,做到逢变更签证必到,逢隐蔽工程施工必到,逢主要材料进场必到,让监督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在竣工决算阶段,结合项目招投标文件、合同、签证等对项目决算进行严格审核,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三是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审计建议加强跟踪督查,限期整改到位。
3.4 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采取内部培养、充实力量、外聘人员等多种渠道,加快跟踪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进一步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使人员素质与审计任务相适应。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工程建设领域是容易出现权钱交易问题的重要领域,对此,审计机关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把工程建设领域的廉政问题当作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紧抓好,特别针对跟踪审计的特点、人员结构和管理现状,加强审计组管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规范人,切实落实审计组长负责制,只有让组长真正负起责任,才能使管理真正到位。
3.5 尝试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全过程跟踪审计从工程立项开始,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财务决算等各个环节,对建设项目进行详细、具体地全面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则是针对建设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舞弊可能性大、风险高的特点,在建设前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判断关键点和控制薄弱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审计。应积极探索尝试风险导向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初步建立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既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障碍,又全面控制风险点,确保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