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老太太:读私塾、上洋学堂,是最好的嫁妆

16.10.2017  16:26

   苏州老太太优雅走过一个世纪

  1917年2月18日,她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念过私塾,上过洋学堂,从吴江县教会学校毕业时,抗战全面爆发,跟随父亲和丈夫逃离战火,辗转来到湖北,是全职主妇。她叫赵慧珍,1952年应聘到硚口区板场街小学做老师,1977年退休后,被单位返聘至1987年,之后回家休养,现居住在武汉开发区。

  101岁的赵慧珍住在儿子王明家里。又是双休,家里热闹了起来,儿子孙子重孙聚在一起。

  赵慧珍和往常一样,坐在客厅靠窗的藤椅上,靠近电视机扬声器的位置,月白的衫子,黑色西裤,一双黑色一字扣布鞋,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身上,优雅之态尽显。

  “我妈妈就是耳朵有点背,其余都还好,生活基本可以自理。”66岁的王明与姐姐轮流照顾妈妈。

   读书看报思维敏捷

  “眼睛还行,戴眼镜能读书看报,就是耳朵听不清了。”虽然离开苏州快80年了,但赵慧珍吴侬软语的腔调依旧,一听便知祖籍苏杭。

  赵慧珍说,很多年了,她依旧保持着阅读的习惯,看书看报是生活日常。多年来一直沿袭着儿时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食不言寝不语,无论什么条件下,都衣着整洁干净,无一丝乱发。

  “我工作了35年,教书教了25年,那些孩子,现在也都是古稀老人了。”赵慧珍觉得自己很幸运,父辈开明,不仅没缠过小脚,而且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系统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顺应妇女解放的潮流,从家庭妇女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教师,这一个世纪都应该算得上是“新女性”了。

  赵慧珍说,抗战爆发前,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上海、苏杭一带女学兴起,“读私塾,上洋学堂,是女子最好的嫁妆”,虽然她已不记得为何被送去读书,但她却一生感谢父母将她送进学堂,读书识字了解世界。

  “我不怎么玩手机,每天8:30起来以后,吃过早餐,就看看当天的报纸,10:40左右吃点水果,然后看看书,中午饭后午休一下,晚上媳妇帮忙洗个澡,8:30就睡了。”赵慧珍说,看书看报能博闻强识,也能保持了解外界,比起看电视,她更喜欢看书。

   “家庭和睦就会长寿”

  “餐餐不离汤,特喜欢吃肉,都是我老婆照顾,我退休了才开始帮着做饭。”王明说,他的妻子、女儿、女婿都是同一个单位的,在黄石工作。他退休前,母亲一直由姐姐照料。

  王明说,母亲赵慧珍思维一直很清晰,平时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只是近年来,耳背了言语也就少了些,但重孙子过来时,她总是特别高兴,能说上好一阵子,只不过总是孩子说孩子的,她说她的,在一起开心就好,说什么并不重要。

  王明说,虽然他们对母亲会悉心照顾,但只要是她想自己做的事情,他们也不会违背老人意愿去过度照顾,这可能也是她生活一直能自理的原因之一,“而且,她的生活习惯很好,起居有规律,爱整洁爱俏,虽然不出门,但每天也要把自己收拾得清爽妥当。”

  “在我们的大家族里,关系很融洽,这么多年了,我老婆和我妈从来没红过脸,我姐姐他们更是照顾得很仔细。”王明说,平淡的日子最长久,虽然他和姐姐也是快70岁的人了,但有妈妈在,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所以不只妈妈长寿,他觉得只要家庭和睦就都会长寿。

  记者李冀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