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辞书学会联合主办学术研讨会

21.06.2016  13:20

6月8日,上海市辞书学会、上海市编辑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联合主办了“辞书学、标准语及社会”研讨会。市辞书学会副会长袁彬、秘书长王慧敏,市编辑学会秘书长高云松,以及相关单位约40位会员及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荷兰弗里西研究院(FryskeAkademy)杰出研究员、目前担任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词典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SSCI&A&HCI)的主编Anne Dykstra教授以“辞书学、标准语及社会”为题做了专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赵刚担任了此次讲座的翻译,并与参会者就该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颇为深入的探讨。

Anne Dykstra教授分别从四个方面对辞书学、标准语及社会之间的联系做了详细深入的论述。

首先介绍了现代(西)弗里西语的语言背景,它是荷兰弗里斯兰省(the Dutch Province of Friesland)的一个语种,属于荷兰两种官方语言之一,目前以该语为母语的人数只有大约30万,被定位为一种“弱势(vulnerable)”语言。弗里西语被认为是一种只用于口语交流的文化语言(cultural language),自16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荷兰语的影响。由于弗里西语的社会地位较为弱势,并且很少用于书面体,该语言尚未形成其完全标准的形式。因而发展困难可谓困难重重。然而,目前弗里西语的书面语形式已经逐渐成型。20世纪后叶,一种通用的、较为灵活的标准语形式已经广为大众所接受。

接着,Anne Dykstra教授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介绍了研究弗里西语的一系列本土及外语辞书,着重介绍了由其主编的Wurdboek fan de Frysketaal(2009),认为辞书学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词典中语言的标准语形式。由于标准的缺乏是书面体弗里西语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弗里斯兰省请求荷兰弗里西研究院为该语言制定一套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语言运动(language movement)及意识形态会对该语言的社会地位以及辞书编纂产生巨大影响。此外,还探讨“标准语言”的确切定义,阐述标准语言的五项准则:传统(tradition)、距离感(distancing)、一致性(uniformity)、习惯用法(common usage)及词源(etymology)。最后,为在场专家学者详细演示区分了标准语言和非标准语言的一套拼写检查程序。

讲座主要聚焦辞书的语言政治对(稀有语言)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重要作用。重点探讨两个问题:(1)辞书学是否是用以解放稀有语言的主要工具?(2)辞书学的这一功能是否会使辞书学家成为语言的解放者?

专家就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弗里西语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就如何编纂稀有语言辞书以及加强中国辞书学会会刊《辞书研究》与欧洲辞书学会会刊《国际词典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十分具有国际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