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近年来济南如何提升城市防汛
(一)日历再次掀到了这一页:7月18日。
阳光每天都在刷新着地球,但人们依然难以忘怀:9年前的今天,傍晚,济南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这场创造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大短时降雨量、破坏性极强、涉及范围较大的暴雨,让鲜活的生命骤然消逝,无辜的家庭遭受损失。深创巨痛,撕扯着700万泉城人民的心。
又一个主汛期来临,当南方暴雨肆虐,济南再次迎来防汛大考,很多人依然心有余悸:再遇“7·18”,济南怎么应对?我们准备好了吗?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筑牢了吗?
(二)7月12日晚,一场急雨奔袭而来,越下越大。大考突然而至,济南如何应对?
早在15时30分,济南市气象台就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傍晚到夜间我市大部分地区有雷电活动……部分地区会出现1小时20毫米的短时强降雨,请注意防范”。随后,提醒雨情的消息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提醒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如何应对大雨。
雨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晚上10点多,一个高大的身影冒雨出现在夜色中,先后来到历山路、生产路铁路桥、大明湖路县西巷路口,挽着裤腿上阵,察看雨情、指挥救援。随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连夜察看汛情的消息,凌晨1点多在《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刊发后瞬间引爆,阅读量不久便过万。有人说:这让大家对济南的防汛工作更有信心了。也有人评价:风雨之中,市领导时刻关心着汛情和积水情况,老百姓才能心里踏实、睡得安宁。
大雨过后,一切平静如初。虽然有部分路段积水,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交通秩序未受到大的影响。
准确的预警、从容的市民与冒雨指挥的感人场景,勾勒出济南人面对雨情的真实画面。画面的背后,则是济南防汛能力的持续提升和济南人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精神体现。
整整9年了,无论考题难易,济南总能顺利过关。特别是今年,全市累计降水量平均达285.2毫米,比常年同期269.0毫米多16.2毫米,多出了6%;比去年同期194.0毫米多91.2毫米,多出了47%,全市降雨更超往年同期。如此严峻的形势,济南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付出总有回报,那么,这些年来济南经历了怎样的努力与艰辛?
(三)大难兴邦,城市有梦。
千年古城对雨灾的惨痛记忆,转化为700万泉城人民建造一座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之城的决心和行动。
在气象预报领域,准确及时的预报是成功减灾的一半。“我们之前做过一个统计,济南天气预报‘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三天的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了1.5%,最高温度预报提高了9.9%,最低温度预报提高13.4%。”气象工作者提供的数据是最好的说明。这样的变化,让济南人在面对暴雨的“造访”时更加从容。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2010年6月,济南市编制了《城市防汛应急预案》,此后预案经过多次修订。今年7月11日,新版的应急预案发布,为济南人应对汛情吃了“定心丸”——每当灾情来临的时候,市民能第一时间收到预警提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措施,真正做到有备则无患。
济南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南高北低一面坡,南北高差120米,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一个独特之处就是马路行洪。但在2007年以前,立交桥等重点积水点的积水“基本靠猜来‘估摸’水深”。2007年后,济南城区水文局成立,在每个立交桥都安装了雷达水位计,实时传递水位情况。
做好防汛,要让城市行洪排涝更通畅。近年来,河道整治、地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