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西瓜为何卖价高三倍?
特色种植保障品质
高青县田镇街道段家村的段逢军今年42岁,1996年开始种西瓜。5月12日,记者来到他的西瓜大棚,大棚里的西瓜熟了,他笑着说:“咱这瓜,浇的是黄河水,施的是有机肥,品质特别好”。他的西瓜平均3元一斤,是普通西瓜的3倍左右。
为何能卖这么高的价?除了当地的土质、水质好之外,还得益于段逢军的特色种植,即喝牛奶、蜂授粉、刻字卖三个“秘诀”。
随后,段逢军指着一处奶牛养殖场告诉记者:“瞧,这就是我们种西瓜的秘诀之一,给西瓜‘喝’牛奶。”他把奶牛养殖和西瓜种植结合起来,从西瓜秧苗期就开始用牛奶浇灌,在西瓜的生长过程中,可以让牛奶的有益成分被西瓜充分吸收,直至成熟。同时,每天还将牛奶和水倒入喷灌设备中,对西瓜叶面进行喷洒,确保西瓜充分吸收牛奶养分。“喝了”牛奶的西瓜格外甜,经检测能达到12个糖分。
第二个秘诀是蜜蜂授粉。段逢军说:“以往西瓜授粉是人工辅助授粉,不但花费时间、精力,坐果效果还不能保证。”从前年开始,他在西瓜花期都会让蜜蜂前来帮忙。相比人工授粉,蜜蜂授粉更加均匀,坐果更加整齐,果型更加圆正。由蜜蜂自然授粉培育出来的西瓜,不但味道爽口香甜,而且无公害。
主打文化牌是西瓜走向市场的又一法宝。“中国梦”、“生日快乐”、“万事如意……”在段逢军的瓜地里,不少西瓜上刻了诸如此类的字。这是一种礼品瓜,种植过程中,由顾客自己选定,在瓜皮上刻上自己喜欢的字,成熟后可由顾客亲自采摘,也可由瓜农采摘,送瓜上门。顾客一传十、十传百,现在,不光县内有来订购,张店、滨州、邹平等外地顾客也慕名前来。
专业合作社增加效益
过去,高青农民种西瓜都采用传统的露天种植模式。2002年,段家村被评为淄博市“西瓜生产专业村”,但依旧延续传统种植、传统销售,效益不高。2010年,段逢军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对农业经济有了新了解。
2011年,在段逢军的带领下,高青县逢军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这是在西瓜生产专业村的基础上成立的农民合作组织,占地320亩,主要采用大棚种植。目前拥有社员40人,都是本村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大棚。
合作社致力于优质西瓜生产,实施“五统”、“一测”、“一卡”的管理模式,即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采摘后,先委托质量检测部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达标后再将合格产品投进市场,并在配送环节放置质量跟踪监督卡,对产品实施质量跟踪服务。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社的成立让社员的收入大大增加。
去年,段逢军的西瓜销售额达到120万元,纯收入6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60万元。不但他自己,还带动全社共同致富。今年51岁的段恒军,1996年开始种西瓜,现在有3个大棚,种了6亩瓜。没入社前,他的西瓜卖到天津是1.7元每斤,现在,借助组织的力量,卖价翻番。“以前一个棚卖的超不过1.5万元,现在一个棚能卖出3.5万元—4.5万元。”他说。
“西瓜不愁卖,就是量跟不上。”段逢军表示,他们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合作社计划再流转200亩地,目前已向镇农委汇报。此外,他们还将实施“无土栽培”、“滴水灌溉”、“吊蔓西瓜”等技术,借助土地流转,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所有的大棚。
去年4月,高青县成立“绿色农产品先行示范区”。县农委、镇农委以点带面进行推进,将段家西瓜树立成了一个典型。时下,该村的传统农民正逐渐向现代农民过渡,变成真正的职业农民,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品牌建设广开销路
西瓜节上,村民、游客、前来洽谈业务的商户争相免费品尝。专门从中心城区赶来的刘女士说:“听说段家村有西瓜节,一直想来看看,跟以前吃的西瓜相比,确实甘甜爽口,很好吃。”
今年西瓜节,吸引游客1000人左右,接到的最大订单2万元。段逢军说,西瓜节要一直搞下去,继续与旅行社合作,带游客来旅游、参观、采摘。并通过技术引进,搞成真正的现代农业。
田端华博士现任山东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他这次也专程赶来为瓜农们支招:“我来进行技术指导。当产品质量有保证、品牌打响时,市场也就打开了。”早在2013年,段逢军参加“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时,就意识到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段家村的西瓜在市场上打出了名堂。合作社本着打品牌、保特色的原则,积极发展壮大西瓜产业。2013年,注册“段哥”牌西瓜商标。每逢西瓜上市时节,北京、天津、东营等外地客商排队来拉,平均一天外销3万斤。除了批发,这里的西瓜还直销,销往临近地区,例如淄博市内各区县。
逢军合作社还与张店世纪花园、将军花园、丽景苑等大型社区建立起联系,通过品质鉴定获取了在社区开设直营店的资格。通过直销,让市民吃到真正的段家西瓜。
段家西瓜只是一个缩影,高青县是农业部首批命名的“中国西瓜之乡”。“高青西瓜不是哄抬价格,而是真材实料,品牌建设、诚信经营是制胜法宝。”高青县蔬菜局副局长李希红表示。近年来,该县正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形成多个西瓜种植专业村,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