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雨挺给力 一次下了仨月的
从3月31日到4月2日,济南连下了三天雨。春雨贵如油,这雨让泉水喘了口气,让空气变清新,让农田解了渴……久旱逢甘霖,这雨真给力!
【下得给力】
春雷滚滚来 356枚雨弹“发威”
1日晚到2日凌晨,轰隆隆的雷鸣伴着雨声响起,今年的首场春雷抵达济南。同时,全省地闪1143次,其中济南被“闪”了33次。此外,查看历史数据,这次大范围的降水,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场次降雨过程。
截至2日早上8:00,济南市本次降水过程基本结束。根据市气象局发布,3月31日10:00至4月2日8:00,全市降水平均值为44.2毫米。这场降雨的背后,少不了人工增雨的帮忙,共有356枚雨弹协助降水。
2日,记者从济南市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获悉,3月31日至4月2日,济南市先后组织了2次人工增雨作业。第一次作业在3月31日下午到4月1日早晨,组织历城南部山区、长清、章丘增雨作业点,先后开展增雨作业,共发射增雨火箭弹56枚。
第二次作业在4月1日夜间至2日早晨,组织全部增雨作业点开展大规模、多轮次增雨作业,发射增雨火箭弹210枚,增雨高炮弹90发。 (记者赵樱宁)
【影响给力】
趵突泉水位一夜涨了8厘米
“下了两天雨,这‘三股水’可算是解解渴了,今天看起来‘精神’多了。”2日一早,市民袁先生向本报反映,雨后的趵突泉喷涌更给力。记者在趵突泉公园看到,位于李清照纪念堂东侧的马跑泉水势上涨也十分明显,泉池内水泡不断地冒出。
数据显示,2日趵突泉地下水位为27.61米,较1日的27.53米的水位线上涨8厘米。至此趵突泉水位突破27.60米的红色警戒线,在此之前,趵突泉水位已经连续9天位于红色警戒线以下。虽然如此,这一水位与2012、2013、2014年同期相比分别低74厘米、71厘米、71厘米,与复涌以来水位较低的2007年同期基本持平,距趵突泉停喷水位线27.01米仅有60厘米。
日前,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前期一直没有有效降雨,整个地表含水量很低,只有土壤的水分饱和后,多余的水分才会进一步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位,因此造成降雨后的整个渗透过程比较缓慢,这场雨的影响非常有限。”有泉水专家预计,未来泉水水位总体上仍呈下降趋势。“4月下旬至6月份是农业灌溉时节,地下水开采量将大幅增加,同时限采、补源空间已经不大。”
2日,市名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降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泉水水位高低,随着降水量的季度变化,泉水水位和流量也相应的出现季节变化。“泉水喷涌是一种自然现象,形成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呈现出集中补给,长期消耗的特点。”他同时也表示,保持泉水持续喷涌要具备一定自然条件,主要靠天帮忙,再加上人努力。早在2006年也曾发生降雨量不足的情况,市各级各部门通过实施增雨、补源、控采、节水等手段,成功延长了泉水持续喷涌时间。
(记者王静)
【为啥给力】
这雨下在了关键节点上
这雨“给力”在哪儿?2日下午,济南市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杨大庆说,是因为下在了关键节点上,“一次就下了3个月的”。
济南位于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中西部,华北平原中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简单点说,济南是一个北方、内陆城市,雨季旱季分明。
一年里,从6月到9月,这4个月的降水量要占到全年的70%。按这几年的情况,这几个月平均每月的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而其他的月份平均降水量也就10毫米到20毫米之间,占到全年的30%左右。也就是说,这几个月里,不会有大雨,形成不了径流。
以上所说换成一句话:济南这几个月的“干渴”渴在哪儿了?“渴”在去年6月到9月,汛期降水不足。201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00多毫米,而往年正常降水量是六七百毫米。
每年,济南的地下水都有3个关键节点:11月、12月,冬灌,即入冬前要给田地浇一遍水,这个用水量对地下水的影响是相当大的;3月底4月初,麦苗返青,要给地里浇一遍水;6月,麦收完后,为了再播种,要再浇一遍水。每一个节点过后,地下水会下降40厘米,甚至近1米。
而这次的雨,就下在了第二个节点。3月31日到4月2日,降水量肯定在30毫米以上,甚至过了50毫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翻开济南近几年来1月到3月的平均降水量就会发现,平均起来也就是20毫米到30毫米,“而这一次就下了3个月的”。 (记者王亚妹)相关新闻
花期因雨反延长赏花不必急
“这场雨来的正是时候!”2日,济南植物园管理处副主任郝迎久说,这场雨令园区20万株郁金香及油菜花田喝饱了水,清明节期间,景区的各种花卉会全面进入盛花期。
伴随降雨,气温也发生急剧下降。对此,泉城公园高级工程师刘淑芹表示,“气温下降幅度还在植物的承受范围内,不会出现冻伤的情况。反而对一些正在盛开的花来说,会使其花期延长。”
(记者王静)
40.13万亩农田轻旱解除
此次降雨给干旱农田带来了福音,2日,记者从济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得知,济南40.13万亩轻旱农田的旱情目前全部得到了解除,也为即将到来的春种做好了准备,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种植也不愁了。(记者柴颖颖)
网络编辑: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