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工程为山东送来环保电 非能动设计确保核电安全

04.05.2017  11:44

   两大工程为山东送来环保电

  ◆“榆横-潍坊”特高压工程年输电70亿千瓦时

  ◆海阳核电1期工程可满足全省近1/3家庭年用电量

  山东以重工业为经济结构主要特征,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煤改电”以来,本就不足的供电量更显捉襟见肘。从“求温饱”到“求环保”,市场需求和雾霾治理倒逼我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近日,记者跟随媒体采访团来到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和海阳核电工程施工现场,感受我省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进程。

   首个抗九级地震变电站

  “就算九级地震来了,也能持续供电。”在已进入验收阶段的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山东段)施工现场,潍坊站业务项目部经理张斌告诉记者,这是我国特高压史上第一个能抗九级地震的变电站,抗震烈度达到8度。

  据介绍,该工程中首次采用了110千伏汇流母线、悬吊式管型分支母线、110千伏电抗器低位布置等多项新技术应用,建立一系列特高压变电站的“潍坊抗震标准”。

  我省一次能源资源匮乏,土地和环保空间有限。根据有关预测,2017年全省最大电力供应缺口将达370万千瓦左右,2020年全省全社会用电负荷将达到1.1亿千瓦左右,相应地电力供应缺口将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在用电需求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受区外电力已是必然。

  “潍坊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今年6月底建成后,可每年向潍坊输送电量达70亿千瓦时。”张斌介绍说,作为我省境内开工建设的第2条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该工程投入使用后,不仅能满足潍坊乃至半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电力需求,更能直接缓解城市发展与节能降耗之间的矛盾,有效缓解大气污染问题。年可减少潍坊标煤消耗3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20万吨、二氧化硫1.56万吨。

  作为特高压入鲁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境内共有特高压工程6项、超高压工程7项,新建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各1座,线路长度1175公里,铁塔1337基,途经7个县(市)35个乡镇。

   非能动设计确保核电安全

  进入直径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大小(44米)的海阳核电站2号机组内,不时能听到呼呼的风声。

  “运行后,内部相对密封,为了增加内部空气流动性,核岛内安装了空气新风循环系统。”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师赵宇强说。

  海阳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万级核电机组,并预留两台扩建场地。1号机组预计2017年发电,2号机组与1号机组保持10个月的间隔工期。按年发电7008小时计算,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年发电量约为175亿度,根据2016年全年山东省城乡居民用电量为554.38亿度来测算,可满足省内近三分之一家庭的年用电量。

  相较于发电量,海阳核电站的安全更让人关注。

  据了解,海阳核电站引进的是美国先进的AP1000工艺,采用非能动设计理念,可预防缓解严重安全事故。“非能动安全相关系统的设计,取消了安全相关系统对电源的依赖,大大降低了失去场外电源、全厂断电事故导致的堆芯熔化可能性。”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工程部核岛施工二处处长李斌介绍说,非能动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电厂的整体安全。

  海阳核电站在放射性物质和环境之间设置了四道屏障:燃料芯块、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安全壳。

  “AP1000机组主要由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及主管道等大型设备组成,其中堆芯是发生核裂变的区域。”李斌介绍说,反应堆厂房设计为密闭空间,一旦反应堆发生泄漏,能把放射性物质密封在安全壳内,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外泄漏。

  据介绍,海阳核电厂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我省电网的主力电厂之一,不仅能有效缓解山东能源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推进能源供应结构多元化的进程,减少对煤炭等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还能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在环保方面,该核电站的单台核电机组平均每年消耗23吨核燃料,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少消耗燃煤300万吨,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675万吨,二氧化硫约2.5万吨,氮氧化物约1.5万吨,煤灰约30万吨。

作者:杜文景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