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新常态 品牌强国是王道
品牌一词,源于16世纪初,是代表其商品名称、印记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襄括着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其紧紧围绕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内自身商标永不贬值地通过研究、谋略、策划、创意、设计、建设、运筹、拓展和资源有效整合与利用所形成的价值链。对各区域经济、文化特色、个性、产业发展定位方向、商标名称、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品质管理、资源整合推广服务等内涵。“运筹于帷幄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便是区域经济与企业品牌创新的“神功”和策划运作的最高境界。
一、品牌在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尴尬与现状
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以品牌为核心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机制。虽然,有关部门与企业对品牌的概念并不陌生,也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品牌创新而努力。然而,因受困于竞争压力,无奈均以“百花齐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低价倾销策略来解决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实,无形中造成中国各区域经济、企业间缺乏品牌特色,区域经济和企业品牌价值在循环的市场竞争中渐失。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值得我们高度警觉与深思。探求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轨迹,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与品牌强国的重要课题!
1、目前品牌在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尴尬局面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区域经济与民族工业如“丼喷式”地得到发展,客观上为中国奠定了经济大国地位。但无法回避的是,这种发展却是以低端制造业和廉价劳动力的获胜。由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高消耗、低效率、不协调的“粗放式”增长弊端不断凸显,环境污染和产能过剩正是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特殊产物。
近段时期以来,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企业家,莫不真切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2014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坦言,取得7.4%经济增速非常不容易。其实,这种现象在各地方区域经济层面上更为明显。有数据显示,2012年有12个省份未完成 GDP目标,2013年为17个,2014未完成预期目标的省份数量更是急速攀升,有的省份2014年经济增速已跌破5%。
曾几何时,GDP崇拜是政府领导的特殊情结,无形中加剧了中国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市场恶性竞争,行业亏损面扩大,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这些指标无形地淹盖和忽视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忽视了各区域产业发展个性、发展特色与区域经济和民族自主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从某种角度来说,此前的GDP早已超越了国家与区域经济可持续永恒发展的概念。
去年,中央决策层敏锐地破除了政绩考核的“唯GDP论”,各区域经济发展将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中国社科院去年有报告称,未来5年中国潜在增长为6.4%至7.8%,人口红利、传统工业化扩张阶段及低成本国际竞争模式的终结,倒逼中国各区域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效、高质增长转换。虽然在短期内对国家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很大程度上遏制各区域产业重复投资的冲动。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来讲,符合中国各区域经济与民族自主品牌可持续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
2、目前中国品牌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处的现状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数据显示,当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约8.5万种,而其中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归属于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世界著名品牌占全球商品不到3%,但销售额却占全球的40%左右。而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却少有世界级水平的品牌。虽然华为、联想、南车、格力等国内知名品牌享誉海外,但是在全球最有影响的100强评选中,我国品牌榜上仅此(华为)一家。品牌缺失之痛,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和企业间只能陷于全球价值链中生产加工的低端环节,让我们获取的产品附加值利润少得可怜。
中国生产玩具、手表产量占全球的80%,而中国企业只能拿到低得可怜的加工费,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大部分都是在中国生产,一款750美元的高端iPhone手机,中国只拿到25美元,还有深受欢迎的耐克(Nike)球鞋,每一美元中,中国能得到的只有4美分……正是由于众多知名品牌的匮乏,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利润的流失,另一方面又损耗了我们宝贵的资源和能源,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强国的进程。
由于普遍存在民族自主品牌意识不强,导致国内市场洋品牌流行走俏,吸引了大量的高端消费群体,稀释了我国消费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中国产品的出口情况看,目前我们的自主品牌出口比率不足10%,由于技术对外依赖度高、科技贡献率低,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依然是主导。在贴牌生产模式下,通常只能涉及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高技术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作业部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则掌握在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跨国公司手中。
不难看出,品牌强国与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何等重要!加快我国对品牌强国发力刻不容缓,很有必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各区域经济与企业间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实现科、工、贸于一体的产业升级。真正提升区域经济和民族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研发—生产—经营—消费”的良性循环,有效发挥提振我国内需、招宽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品牌对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与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与各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各自行业中取得优势地位,已造就和创建自身的知名品牌,部分自主品牌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认可,而且在发达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中国区域经济、企业开启了品牌国际化的征程之旅。
1、品牌在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
单纯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只具有使用价值,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但高层次需求大多通过品牌才能得以满足,对于投资者与顾客而言,品牌既传递一种信息,也代表本区域与企业间的信誉,其目的是减少选择某区域或某商品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并降低投资或购买风险。
大家知道。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之中,为了对他人表现自我,彰显自身理念、地位和品位。不同区域、企业间的品牌风格和定位就此成为一种表达的载体,透过对这一品牌的投资或消费而赢得社会尊重。除了表现功能外,品牌还具有体验价值。出于个人的性格和经历,某些投资者或顾客就会钟情于某一品牌的特色和风格,发自内心地成为某区域或某企业品牌的忠诚顾客。
品牌只要获得投资者或顾客的认同,品牌才有鉴别和保护商品的作用。创造某区域、某商品服务差异化,这种差异化就是品牌的力量,其成为各区域或企业间参与竞争的无形资产和逐鹿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品牌对区域经济、企业有一种保险功能。可帮助区域经济、企业安全渡过一段创新的低潮期。比如台湾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苹果公司的iMac台式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Phone手机等,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区域经济与创新产品,大幅提升了台湾地区域与苹果公司在国际化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信息与信用的统一,为财产互换和资源流动提供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大大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有序性、有效性与运行效率。良好的品牌特色和形象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和配置,有助于区域经济和企业间的相互促进,相互保障。让投资者或顾客产生良好的信任度、安全感、荣誉感;更能提高各区域的文明和各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充分调动社会与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有助于各区域、各企业自身无形资产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品牌可直接优化产业结构,振兴一方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区域经济、企业发展新局面。品牌的目标顾客群越大,投资与消费的选择时间越长,品牌的忠诚度越高,价值量也就越大。全球知名品牌排名靠前的甚至高达数百亿美元。品牌不仅对购买者和经营者不可或缺,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用极为巨大。可以肯定,品牌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经济更繁荣,生活更丰富多彩。
2、品牌对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品牌所包含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品牌所被赋予人性化特征,以此调动投资者、顾客的情感,达成对区域的合作或企业产品购买为目的。
品牌对中国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来说,它是把开启市场财富大门的金钥匙,是开拓与占领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能有效地提升区域经济、企业间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区域经济、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象征,经济强国离不开品牌的支撑。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更多、更好的区域经济和一大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品牌作后盾,才能拓宽区域经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空间;才能提高区域经济、企业国际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能力;才能直接促进国家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国际市场的竞争现实充分告诉我们,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搏弈,集中体现于品牌的竞争,品牌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时代竞争的主角。中国要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弄潮儿。须注重对品牌创新的大力倡导、培养与重点扶持,才能真正从“粗放式”生产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跨越。
由此可见,中国如能及时伴随一大批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企业国际化品牌的出现,我国的技术创新、现代管理、市场占有率将会大幅提高。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有助于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谷。促进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纵向深入,减少外贸摩擦,实现双边投资贸易的正常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全球一体化发展前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需要政府和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研究品牌现象和品牌规律,不断去实践、创新和总结,才能真正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三、适应经济新常态 品牌强国是王道
备受中国亿万人民衷心拥护的习近平总书记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让从事区域经济、企业相关人士醍醐灌顶,为中国各区域经济、企业经营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实践证明,联想、华为、南车、格力等企业在多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为中国企业创建国际品牌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1、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与民族自主品牌的运行机制
要实现我国从产品大国向品牌强国和经济强国跨越,这不仅需要各区域、各企业自身的努力奋斗,更需要国家的重点引导和扶持,还离不开权威媒体与社会各界的推动与支持,才能提高中国各区域经济与民族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面对国际经济新常态的条件下,首先,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以长远的战略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区域、各企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把各区域、各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与创建国际知名品牌结合起来,并列入政府、企业一项克难攻坚的重要战略工程来抓,对各区域经济及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进行科学设计与统筹规划。
其次,加强对各区域经济、企业自身文化内涵的研究与综合利用。科学系统地对自身区域、企业进行精确定位,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完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各区域、企业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品牌培育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形成自主的核心技术与核心营运能力。
另外,着力加强品牌国际化运营体系建设。国际知名品牌之所以能赢得投资者与消费者的信赖,除本身的质量内涵外,成功的品牌核心是营运能力。品牌国际化,既需要品牌文化个性化,又需要建立国际化的品牌营销网络体系,跨越文化传统、社会习俗、法律法规等方面差异,制定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并重、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的品牌国际推广方案。
再次,加强品牌国际化人才战略储备。一流的品牌,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向品牌强国迈进,中国就必须要有一大批国际化品牌人才的支撑。针对当前中国各区域、企业品牌国际化人才缺口问题,一方面要自主培养与强强联合双管齐下,另一方面要树立全球化思维,采取跨国品牌并购和联盟等方式(联想就是中国企业人才国际化的典型成功案例),在国际市场寻求合作,实现借力发展。
2、夯实品牌举国基础 强化民族自主品牌意识
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自主品牌的培养,离不开权威媒体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媒体对经济发展与品牌的创建和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宣传部门很有必要举全国之智,精心组织国内电视、报网权威媒体,为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培养与壮大开辟专栏、专刊。让国内外各行业专家、学者、经济工作的政要与企业相关人士对此展开深入讨论(克服和杜绝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的采访问报道),为各区域经济、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性参考。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品牌强国意识。而且能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少走弯路,大幅降底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度,减少改革成本。
同时,媒体要转变宣传观念,与时俱进把中国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放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去考察、分析和宣传。中国各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壮大,更离不开国人的鼓励和宽容,需要中国广大投资者、消费者去关注与呵护!转变对国外品牌的迷恋,认清消费自主品牌的爱国热情,自觉投身于区域经济与自主品牌的建设,为创造更多的世界级中国自主品牌而不懈努力,实实在在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3、完善宏观经济运行顶层设计 品牌是经济强国的王道
从全球化视野看,品牌不仅是某个区域、某个企业形象的反映,更是国家形象具体体现。完善宏观经济运行顶层设计,以品牌强国为重心,责无旁贷地为中国各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成长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1)完善与构建国内大市场体系,破除各地方、各行业壁垒(如目前开发区的各种规费、产品进商超的各种不正当收费)。培育和规范全国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与重点扶持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快速提升。扩大各区域经济与企业的市场规模,为国内众多区域经济、企业知名品牌走向国际品牌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2)构建有利于各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法律环境。面对国内外市场存在各种不正当的竞争环境,仅靠各区域、企业的力量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去完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对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的商誉、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方面的侵权行为,维护自主品牌的合法权益,保护和提高自主民族品牌创建的积极性。
(3)构建有利于各区域经济、企业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产业政策方面,要对技术创新方向作适当调控,要求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上严格把关,切实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符合国家与本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让中国的区域经济均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续永恒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在科技攻关上,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与科研究所对难点技术展开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引导与扶持更多更好的民族自主品牌。另外,对重点科研项目经费与出口贸易,实施财政政策重点倾斜,对高科技项目与出口自主品牌给予适度的财政贴补。在税收政策方面上,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减免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全面促进各区域经济与民族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培育与打造一批世界级区域经济与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把品牌强国列为当今与未来经济工作的重心,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做出特色,抓出实效。为中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