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记“地坛庙会全球行”莫斯科之旅

18.07.2017  23:45

  “我要抓紧时间,还有好多展台都没有看”,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地坛庙会上,俄罗斯妇女奥莉加几乎在每个展台前都要待上十几分钟,不时向展台里的手工艺师傅抛出一连串问题。

  在草编工艺师傅张帮寿的展台前,一只只用棕榈叶编成的蟋蟀、螳螂、蝉、蚂蚱引起奥莉加的注意。看见她感兴趣的样子,张帮寿拿起一片棕榈叶,熟练地将其撕成小细条,一步一步向她展示编织步骤与手法,几分钟后,一朵草编鲜花便呈现在奥莉加眼前。看到师傅的精彩展示,奥莉加连声赞叹。

  作为北京市东城区与莫斯科中央区在国际友好城区框架下系列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坛庙会全球行·2017莫斯科之旅”活动于15日在革命广场开幕,为期4天。期间,包括书法、绘画、剪纸、面人、雕漆、景泰蓝、泥人张等40多种中国传统文化代表项目以展台和表演的形式集体亮相,向当地民众和游客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会场红色旗子上,随处可见印有中俄两种文字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至理名言。本次庙会现场总指挥、北京东方妙汇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明昭认为,庙会不是普通的集市,而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有助于促进两国民众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借鉴,进而引起双方在文化上的共鸣。

  “北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阳是本次庙会上最早“开张”的师傅之一。“中国剪纸讲究意象,但俄罗斯民众不懂,必须向他们解释”。他拿出一张花瓶和柿子剪纸告诉记者,很多俄罗斯人喜欢这幅作品是因为美观,但在中国文化中瓶子代表平安富贵,柿子代表事事如意,“我们会通过翻译把这些吉祥寓意讲给俄罗斯民众,他们了解后会更喜欢这幅作品,更能产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徐阳谈到此前在法国和德国的经历时说,传统文化走出去也需要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德国人喜欢鹰,法国人喜欢鸡,我了解这些之后,设计了相关题材作品,在当地大卖。接下来我需要进一步观察,看看俄罗斯人喜欢什么。”

  在不远处的龙凤书画展台,年轻艺术家范文昌学起了俄文字母,他让俄罗斯游客把俄文单词写在一张纸上,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幅龙凤画。

  游客玛丽娜告诉记者,当志愿者告诉她龙凤书画中融入了龙凤等创作元素时,她便立刻请中国师傅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创作了一幅作品。“我儿子尼基塔十分喜爱中国的龙,因为龙是吉祥、力量的象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的基础是相互了解,”东城区区委宣传部长周家雷告诉记者。他表示,地坛庙会是中俄两国开展文化交流与互鉴的载体。活动期间,俄罗斯家长带着孩子向中国传统手工艺师傅学习技艺,中国师傅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俄罗斯文化的认识。 

作者:王晨笛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