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依托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走“农民得实惠、政府得生态”的双赢之路

11.04.2016  11:39

经济林既是“林”又是“林产品”,一头牵着生态,一头连着富民,是建设现代林业的主要着眼点和落脚点。邹城市坚持将特色优势经济林发展作为生态绿化的主攻方向,以特色优势经济林带动造林和产业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农民得实惠、政府得生态”的双赢之路。

 

山区群众勤劳却富不起来是市委市政府的“心病”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辖16个镇街、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95个行政村(居)。

 

邹城有山有水、山水相依,特别是邹东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相对较好,山清水秀、风光优美。但是,多年来,山区群众却没有靠山、靠林富起来,多数群众仍以种植花生、地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土地较为贫瘠,农业设施滞后,特别是随着过度垦荒种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产出较低,导致群众经济收入不高。过去一些镇村虽然也大规模组织过果树栽植,但由于没有进行土地流转,多是一家一户、一亩半亩的零星栽植,农民在果树管理上的精力不足、技术也不够,造成果品质量不高,加之缺乏抱团发展的市场竞争合力,导致收益较低。“蛋贱杀鸡、果贱伤农”的问题持续困扰着勤劳却富不起来的广大山区群众。

 

挖掘山的潜力,发挥林的优势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山区开发建设,让广大山区群众尽快富裕起来,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深刻意识到,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最大的潜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唯有把山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把林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拓宽山区群众的致富空间;唯有加快生态修复,才能改善山区自然环境,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唯有创建绿色家园,才能顺应民心,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邹城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各占三分之一,十分适合栽植核桃、樱桃、大枣、苹果、桃等多种经济林木。为此,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广泛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域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继出台《邹城市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邹城“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实施意见》等规划和政策性文件,于2011年冬季在9个山区镇启动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市财政每年列支2亿元集中用于邹东山区开发建设,其中5000万元专项用于林果基地发展奖补,1.5亿元用于在设施配套、信贷支持、技术指导、保险支持等方面给予林农和林企优惠支持。定期组织银、政、企、农对接活动,每年协助林果发展主体申请各类贷款2000余万元,从政策源头上保障了经济林的稳健发展。
 

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科学绘制经济林产业发展蓝图
 

聘请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专家,按照市场需求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高标准制定战略性调整规划——《邹城市果业振兴规划》,山、水、林、田、路、景、园综合治理,果园与公园、园艺与园林、生态与富民有机结合,从2011年起,规划10年内新建经济林基地30万亩,逐步把邹东山区打造成为集林果生产、观光采摘、生态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花园”。
 

在树种布局上,突出大枣、核桃、大樱桃三大优势树种,其它树种补充发展。在品种布局上,以早、中熟品种为主,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设施栽培配套应用。在建设布局上,按照“一镇一品”或“多镇一品”的要求,邹东山区重点发展以大枣、大樱桃、猪牙皂为主的经济林基地,邹西山区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在园区管理上,重点发展一批品种优良、技术集约、管理先进的标准化生产园区,打造一批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园,辐射带动全市经济林基地建设上档升级,逐步将山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花果飘香、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规模发展,标准建设,全力打造经济林产业精品基地
 

将“群众愿意不愿意、赞成不赞成”作为经济林基地建设的第一条标准。通过宣传优惠扶持政策和帮算经济对比账,充分激发群众在山岭薄地上实施退耕还林建设经济林基地的积极性。
 

土地流转,规模发展。坚持“一治一个流域”,新建经济林基地单体面积不低于500亩。新发展经济林用地全部以5亩为最小经营单位,采取地换地、大户承包、返租倒包等形式依法流转,签订规范土地流转合同2万余份,发放林权证536个。4年新发展经济林基地10.5万亩,连片面积10000亩以上的3个、5000亩以上的5个、1000亩以上的32个;单户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7户、500亩以上的38户、100亩以上的120余户,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
 

综合治理,配套建设。整合水利、交通、农业、国土、林业、供电等部门资源,对计划退耕还林区域,扶持政策优先倾斜,扶持资金优先投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优先配套,做到经济林基地建在哪里,水利就治理到哪里,电就架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截至目前,全市退耕还林项目区新修生产道路400余公里、桥涵300余个,新建、整修水库30个、塘坝180个、蓄水池260个,铺设输水管道100余万米,安装变压器43台。
 

标准建设,绿色管理。为打造经济林产业精品基地,栽植前全部进行挖卧龙沟整地,埋施秸秆和有机肥,栽植优质良种壮苗。并采用安装杀虫灯、诱捕器,悬挂黄、蓝粘虫板,释放周氏啮小蜂等绿色植保技术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通过公开招考,从果树生产经验丰富、基础知识扎实、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员中,择优选聘技术人员9名,与市镇两级林业技术人员一起,全程为广大退耕还林还果农户搞好技术服务。
依托科技,精心管理,着力推进经济林产业提质增效
 

大力实施科技兴林发展战略,走经济林产业内涵挖潜、提质增效的新路子。市政府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在科技、人才、信息、项目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经济林从建园开始,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各树种专家通过培养精品示范园、举办各类培训班、驻扎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按时按需提供科学细致的技术服务。
 

围绕建园栽植、土壤水肥及花果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内容,推广应用矮化宽行、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测土追肥、节水灌溉、果园生草、绿色植保病虫害防治等先进实用新技术,将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贯穿于林果生产全过程。引进香铃、辽核核桃,北高灌蓝莓,乌克兰大樱桃等新品种40个,选育出长红枣优系、孟里矮红石榴、鲁南早红杏等新品种6个,其中2个新品种通过了省级良种审定。投资200万启动建设邹城现代林果科技研究院,聘请专家团队,深化品种选育、防病防灾等领域研究;投资100万元建设了鲁西南地区首家苗木组培中心,年产大樱桃、蓝莓等优质脱毒苗50余万株;开发运用现代林业物联网技术,不断提升林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深入实施“果业振兴、科技先行”阳光培训工程,先后聘请意大利、日本等外国专家以及山农大教授来邹传授先进技术,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并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家林业局挂职锻炼,学习了解经济林发展的方针政策、先进经验。每年制定完善并印发林果管理质量标准、生产规程、技术要点。林业技术人员和林业科技特派员分组分批,划片包干,采取科技赶大集、送科技下乡、领办创办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靠上为群众答疑解惑,大力培养能够掌握和运用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真正使先进实用科技成果进入山区千家万户、进入田间地头,全面提升邹城市经济林管理水平。
 

2011年以来,邹城市专门为核桃、大枣、大樱桃等主栽树种“量身定制”出标准化发展规程,并设立32处“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四年来,先后培育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2个、十佳观光果园1个,济宁市星级示范园23个、十佳经济林基地2个、果树标准化样板园5个,邹城市标准化示范园32个。标准化的引入,正用榜样和实例的力量,引领邹城现代林果业快速转型和成长。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迅速显现,越来越多的林农对标准化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氛围日益浓厚。
 

品牌带动,多策经营,全面提升经济林产业竞争能力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深入组织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以品牌创效益,以名牌促发展,促进传统林果生产向高档果品生产转变。截至目前,通过“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18万亩,28个品牌的39类林产品、56个基地先后通过绿色、无公害认证。“香城长红枣”、“石墙薄皮核桃”、“看庄猪牙皂”、“张庄牛心柿”先后被确认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孔孟”牌黄金梨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名牌农产品,“圣香”大樱桃、“莲凤”柿子、“凫山”核桃、“七贤宝”大樱桃等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一家一户怎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势单力薄又怎样抵御风云变幻的市场风险?“抱团打天下”的发展模式,让邹城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市场主动权。近两年,邹城市大力培植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方面择商选资,培育了得阳枣业、康美食品等20家林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推动绿奥公司、珉晟(mín  shèng)公司等10余家本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加工水平,逐步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名优品牌,推动林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发展林果专业合作示范社26家,与阿里巴巴、中国网库合作培育淘宝村、网店等农村电商,构建起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实现林业产业效益最大化。
 

现代林果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如何在发展现代林业的大文章中推陈出新,不断增加新的亮点?邹城林业的答案是——寻求结合,把现代林果业发展与生态观光、乡村旅游相结合,着力打响“邹东深呼吸”旅游品牌。思路一转天地宽,目前,观光旅游已成为全市林果业的新增长点之一,发展势头强劲。近几年,邹城市依托“百里生态邹东”的形象定位和经济林基地的发展,全面打响了“邹东深呼吸”乡村游品牌,创意打造了一批“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四季旅游产品。按季节举办桃花节、樱桃采摘节、红枣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深入推介邹城林果产品,塑造自主品牌形象,拉长林果产业链条。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游、休闲游、采摘游、农家乐等新型业态,邹城市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森林生态旅游人数和产值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率。2014年,全市森林旅游产业产值达到2亿元,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8亿元。
 

乘势前进,奋力而为,全面加快邹城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从去年开始,邹城的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已陆续见果收益。全市核桃、大枣、大樱桃、苹果、桃等特色优势经济林总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优质果品15万吨。随着树越来越大、果越结越多、生态越来越好,山区群众也更加自信,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坚信,只要政策落实不走样,程序步骤不缩水、配套服务不打折,坚定不移地推进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几年之后,邹东山区将会发展成为,山上松柏葱郁、山中花果飘香、山下林果环绕的美丽、富裕乡村。
 

林业是山区发展的根基,是农民致富的保障,是结构调整的杠杆。为加快林果产业发展,实现林业强市目标,近期,我们初步制订了《2015-2020年林果业发展规划》,按照“扩量、提质、增效”和产业融合的要求,每年实施退耕还林5万亩,力争到2020年林果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实现“农业人口人均1亩果园”的林业发展目标。今日邹城,绿色潮涌,花果飘香,林果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挺起了“绿色脊梁”,给农民撑起了发家致富的“绿色天空”。
 

8月31日至9月1日,中国(邹城)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邹城市圆满召开。会议通过各位专家聚首交流和智慧碰撞,汇集出了优势特色经济林生产加工、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和信息,搭建起了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对话平台,必将有力推进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这次会议在邹城召开,对我们更是一次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浓绿正是好颜色,乘势绽放恰逢时。邹城将继续在山东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中国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中乘势前进、奋力而为、勇挑大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凝神聚力,开拓进取,为建设生态邹城、美丽邹城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