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四大教育惠民工程”彰显民生情怀

09.01.2015  10:05

  2014年以来,邹城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大力实施四大教育惠民工程,着力优质教育,推进均衡教育,全市呈现出学有优教、幼有良教的喜人局面。

  一是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实施校舍标准化工程列入市政府为民所办实事,投入7100万元,实施6万平方米校舍标准化工程建设。市财政列支6900万元,镇街配套投入4000多万元,购置多媒体器材1065套、电脑4743台、课桌凳2.7万套、图书21万册,建设实验室、活动室、功能室202个,使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保障残疾少儿受教育权利。实施“一康双学”工程,制定《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入校就读、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对320名轻度残疾少年儿童落实了随班就读或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为300名重度残疾少年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投入100万元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三是构建全方位资助救助体系。全年发放学生营养补助资金1813.61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金137.52万元,学前教育、中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482.64万,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769万元;免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邹城籍学生课本费、高中阶段邹城籍学生学费3155.37万元,惠及学生12万余人。

  四是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圆满承办山东省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获得12项一等奖,4个项目获得全国参赛资格,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济宁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