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教育发展驶上信息化“高速公路”
课堂多角度高清录制、优质课件直播点播、教育资源互通共享……这些过去城区学校才有的专利,如今在邹城市各农村学校早已屡见不鲜。依托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学校链接上了外面的精彩网络世界,共享到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信息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上教研人人通……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保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每年列支经费1000余万元,专项用于“三通两平台”建设,先后配备教育教学计算机20806台、微机室233口、多媒体设备3245套,200余处中小学校全部接入1000M或100M光纤教育城域网,构建起了“资源共享、教研互动”的“中小学数字化教育云服务平台”。
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是关键。该市以网络教研平台为基地,建立了42个“名师工作室”、170余个校本教研基地,为每位专任教师开通了“人人通”空间,6000余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成立教学协作组130余个,每年平均上传优质资源2万多份。在教学能手、优质课、名师名校长评选活动中,坚持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参评的重要条件,常年开展电教优质课、多媒体课件制作评选、微课制作等活动,每年都有几十件作品在省市各级评比中获奖。
在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完全融入了广大师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们养成了每天网络教研的好习惯,学生们通过“敏特记忆引擎”大大提升了单词拼写正确率,班级博客 “优秀作业” 、“进步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生各阶段的成长印迹……同样的巨大变化还发生在教学改革实验中,以邹城市第八中学、第一实验小学为代表的全市各中小学,大力发展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行互动课堂、翻转课堂、智能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老方法,推动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升,使课堂教学迸发出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施素质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该市努力把教育信息化根植于学生成长发展中,突出抓好以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为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建设机器人教育试点学校15所,逐步形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机器人教育一体化的梯队格局。累计派出50余支代表队,80余名选手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了国际奖6项、全国奖9项、省级奖50余项。在该市承办的山东省2014年中小学机器人竞赛活动中,12支代表队获得省一等奖,3支队伍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借助于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邹城市各学校办学实现了内涵化、优质化发展,教育模式日趋臻善,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全市教育事业驶上了信息化高速公路。2013年10月,该市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应用工作作先进单位,并作典型经验介绍。2014年10月,圆满承办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受到省教育厅和各地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济宁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