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深山里有个地震台站 时刻都在"听诊"地球

15.08.2017  18:52
  



  地球表面至地心有6300多公里的距离,当我们的双脚踩在坚实的地表上,总有一种踏实感。其实,看似安分的地表之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各种“大小动作”的地震。为了能及时预防地震并提前发出预警,地震台站就应运而生。在济宁邹城东南的吉米山东南麓就有一个地震台站。

  



  始建于1976年的邹城地震台,是鲁西南重要地震监测台站之一,台站地处苍尼、峄山断裂之间,毗邻聊考、郯庐断裂带,域内煤矿众多,矿震、爆破、塌方经常发生(邹城西北),构造位置重要。

  10日下午,齐鲁晚报记者沿着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来到邹城市吉米山东南麓的邹城地震台站,见到了目前坚守在这里的四位工作人员。走进这个不起眼的小院,一幅农家院落景象出现在眼前,而33岁的现任台长周均太正因为网络线路故障忙着联系抢修队过来维修。

  



  “现在地震台监测采集到的数据是和省地震局实时传输的,信号不能中断,所以我们这最怕的就是仪器和网络故障。”周均太介绍,虽然他们监测台只有四个人,但却是防震减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上承担着及时准确捕捉地壳变化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实时传输数据的重任。

  周均太说,如果将地球看作一个人,分布在各地的地震台就是其“私人医生”。“医生”将各种反应灵敏的仪器贴在地球“体内”和“皮肤”上,每分每秒都在观察地层的“一举一动”。

  



  据介绍,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一般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震动,数秒甚至十几秒后才感觉到水平晃动。周均太说,“地震计下面这个摆墩直接建在基岩上,哪怕几千公里外发生地震,地震计也能通过基岩感知到。

  如果说地震计是在实时监测地球的“心跳”,那么进行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场仪、磁力仪,监测的就是地球的“脉搏”。在地电房内,地电场仪的电脑屏幕上6条曲线不停地变化着,这是地震台正在对地电进行监测。

  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震台就像听诊器要随时监测地球的“脉搏与心跳”。为了及时监测大地变化24小时不间断实时传输数据,台站实行全年值班,所以和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

  



  远离都市、气候湿热、交通不便、工作环境封闭,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野外艰苦台站。尽管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但只要一走进办公区,大家都是兢兢业业地工作,早已把这个小院当成了自己的家。(黄广华 李岩松 李锡巍 张长青)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