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兆飞和他的乡村书屋
05.09.2014 13:04
本文来源: Ncdz.Dzwww.Com
书屋建在鉴洼村,前来借书的,却已向四周扩散到鱼台县清河镇的41个村、罗屯镇的十几个村,以及金乡县卜集镇、高河街道办事处的10多个村。对前来借书的农民、学生,鉴兆飞一不要押金,二不看身份证,书借走后,还不还全靠自觉。
鉴兆飞在给图书登记。
编者按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甚至村庄的文化标记,是联系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对于完善农村治理、延续乡村文脉、引领道德风尚、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有乡贤就有文明、美丽的乡村,他们支持农村建设,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反哺桑梓,以自己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教化乡民。为充分挖掘全省各地的乡贤文化,本报特开设“乡贤榜”栏目,欢迎供稿([email protected])或提供新闻线索(0531-85193579)。有一个人,退休后回老家发现农民没有书看,便办起乡村书屋。现在,这个书屋存书3万多册,惠及到周边70多个村的农民。
这个人叫鉴兆飞,今年63岁,退休前是鱼台县环保局局长。退休后,他回到老家——鱼台县清河镇鉴洼村,发现村里虽然有农家书屋,但书的数量少,而且相当一部分内容与农民几乎不相干,并且书屋绝大多数时间是锁着的。他又跑到镇驻地调查,发现那里既没有新华书店,也没有借书、租书的,村民想看书,只能跑到50里远的县城去买。
2011年底,鉴兆飞花5万多元买来5000多本书,加上亲朋好友送来的,共计1万多本书。带着这些书,他回到鉴洼村,把自家的老屋修缮了一下,办起了“鉴洼乡村书屋”。起初,他认为农民家家有电视,有的还用上了电脑,没人来看书、借书。但书屋办起来后,大大出乎他的意料。2012年四五月份,每天前来借书、看书的达到200多人,人和自行车挤满了院子和院子周边的街道。当地人已经形成了把书借回家看的习惯。
到2013年,买来的、亲朋送来的、社会捐来的书太多,老屋放不开了,鉴兆飞便用自家的承包耕地,在村头换来一户村民的闲置宅基地。他把这片宅基地垫高整平,今年春天建起了后面是书屋、前面是休闲广场的文化活动中心,共计花了30多万元。建书屋、广场时,用的人工,基本是村民自发出的义务工。村民们知道,书屋和广场是为他们而建的。
书屋建在鉴洼村,前来借书的,却已向四周扩散到鱼台县清河镇的41个村、罗屯镇的十几个村,以及金乡县卜集镇、高河街道办事处的10多个村。“有近70个村的农民前来借书。”鉴兆飞说。除了这些村的农民,鱼台县、金乡县一些学校的学生,更是书屋的常客。
对前来借书的农民、学生,鉴兆飞一不要押金,二不看身份证,书借走后,还不还全靠自觉。他的想法是,即便有人不还,书也在农民手中流传着。只要有人看,书在谁那里都一样。3年多来,共有1万多人次借书,一个人一次借三四本书很正常。至今,从鉴洼乡村书屋借走的书,只有六七百本没还回来。对前来借书的人,鉴兆飞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你家有不再看的书吗?有就送我这里来,送到这里就有人看了。因为这句话,前来借书的人送来了近3000本书。
现在,鉴洼乡村书屋有3万多本书,涵盖了中外小说、政策、法律、种养技术、健康保健等门类。对这些书一一进行登记、分类、上架,是很大的工作量。鉴兆飞双侧股骨头坏死,前几年做了置换手术,现在走路要靠拐杖。但是为了这个书屋,他告别了县城优越的生活,一年到头住在村里,也不得不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对此,他说:“在农村办书屋,需要对农民的热爱,需要懂得农民对书籍的渴求。”
对于现在各地的农家书屋,鉴兆飞有自己的看法:“把书给村集体,由村里成立农家书屋,因为管理问题,不但容易造成书屋门经常锁着,而且书还容易流失。不如把书给住在农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他说,这些老人有时间,有责任心,能真正让送到农村的书起作用。他举例说,一个中等县,有600多个村,一个村的农家书屋有600多本书,加在一起有近40万本书。现实情况是,这近40万本在农村的书,真被农民看的机会却不多。
本文来源: Ncdz.Dzwww.Com
05.09.2014 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