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女神”陈洁:学钢琴不能太功利

09.01.2015  15:14

   气温接近冰点的晚上7时,上海众多的家长开着私家车、带着孩子涌向复旦大学吴文政报告厅,去见“孩子们的榜样”——天才钢琴家陈洁。他们的孩子大多正在学习用钢琴演奏乐曲。

  座中的一位家长向记者介绍,陈洁跟郎朗是一个学校毕业的,“水平不比郎朗差,还很漂亮”。陈洁曾被美国权威音乐网站KDFC评选为2008年30位30岁以下的最杰出的古典明星之一,是除郎朗和李云迪外第3个在国际上被认可的“中国古典音乐骄子”,“有着令人激动的技术与激情”。独奏会结束,陈洁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这个从8岁开始就远离家乡学琴的“天才”说,她其实并不赞成家长“逼”孩子练琴,“除非孩子自己喜欢,否则真没必要”。   完全“没背景”的钢琴天才   在到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习前,陈洁自称是一个“广东土著”。她祖籍广东梅县,从小在广东韶关生活。   3岁那年,听到邻居家传出的钢琴声,小女孩吵着让父母也给自己买一架钢琴。那时,工薪阶层平均月薪大概四五百元,一架珠江牌的国产小立式钢琴,售价高达四五千元。仅仅因为孩子喜欢,父母实在很难下狠心置办这么一个大家伙回家。   陈洁父母都是理工科出身,对音乐“完全不懂”。在女儿的嘟囔声里捱了几天后,邻居的一句话戳到了夫妻俩的“兴奋点”,“不管学不学得好,钢琴至少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   出乎全家人意料的是,这部纯粹当开发智力用的国产钢琴竟改变了女儿的一生。凡是听过一遍的曲子,3岁的陈洁都能自己摸索着弹出一首几乎完全一样的曲子来。那时的陈洁,没学过乐理,看不懂音符,甚至连敲击琴键的姿势都不标准,她只会听曲子,然后把听到的弹出来。   这是一种少见的“天生绝对音准”。绝对音准一般是指小孩从小开始学习音乐,特别是乐器,经过多年的练习,对音准有一种自然的感知能力,无论你发任何音,他都能准确地说出音高。但像陈洁这样,没怎么练过自然就会的孩子,确实不多。   在音乐界,“音乐世家”比较容易出现这样的“天才儿童”,而陈洁的“音准”,对于她的父母而言,完全是个“意外”。他们甚至都没做好什么准备,只是在韶关这个小地方给她随便找了几个老师教教,“东找一个,西找一个的”。   “混”到8岁时,夫妻俩听说上海有个全国招生的上音附小,就带着陈洁去试试。上音附小的招生考试,是当时全国最难的小学入学音乐专业考试。当时要让应招者弹4首曲子,经过初试、复试两轮,还要考乐理和文化课。   为了备考,陈洁总是偷偷溜到学校边上的上海音乐学院“蹭琴房”。一次练琴,被上音钢琴系教授林尔耀听到了。这个从来不带小孩学琴的大学教授,第一次收了个“小徒弟”。   林尔耀算是陈洁的启蒙老师。她终于开始系统地学习钢琴。进入上音附小后,她开始了独立生活。她在学校里住校,母亲每隔大约一个月来上海看望她一次。   琴学得好,就可以放弃文化课?   陈洁告诉记者,从3岁到8岁,她完全是出于兴趣“愉快地”练琴。但到了后来,“苦练”就成了习琴的一门必修课。这一点,对大多数孩子而言,都不容易。陈洁的手,背面白皙,手掌却异常粗糙,布满老茧,这是“狂练”后带来的“副作用”。   “练着练着,总会觉得烦。”林尔耀对于这个“破格”收下的小徒弟非常严格,每次陈洁“回课”回得不好时,他总会轻轻地叹口气,耷拉着脑袋把身体斜靠在钢琴旁。他的这个形象,至今仍印刻在陈洁的脑海中,每次练琴练烦了,林老师的形象就会浮现出来。有好几次,看到老师身体不好,又认真给自己上课的情形,她难过得“快要哭出来”。   1998年,在老师的鼓动下,13岁的她报考了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这是全世界习乐者向往的圣地。全校只有100多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全额奖学金和全年生活费资助。著名的青年钢琴家郎朗在1997年进入这所学校学习。   柯蒂斯是一所大学本科院校,13岁的陈洁在那里上了8年学。最开始的几年,她钢琴专业课在柯蒂斯上,同时还要在费城的另一所中学里补上高中阶段的文化课。   这与当下很多“少年天才”的成才路径差异颇大。近年来,很多在艺术表演或者体育运动方面有特长的孩子,会在家长的精心安排、“铺路”下,直接走上专业学习的路线,而放弃了文化课学习,或是短暂休学、或是彻底放弃学业,专职参加“选秀”比赛。   这样的做法,陈洁并不认同。她告诉记者,在柯蒂斯期间,不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她的父母,都坚持让她在保持文化课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同时学琴。最“惨”的时候,她在美国租住的房子里,从墙上到桌子上、地板上,到处都贴满了写着英文单词的字帖。她不得不在高中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穿插着安排,“全天课都是满的,高中文化课和专业课错开来上。”   柯蒂斯为学生们创造了最佳的音乐学习环境,但也对学生的文化课要求极高。   刚入学那会儿,陈洁就被这所学校的“条件”给镇住了。它能为钢琴系的每一名学生提供一台免费的施坦威三角钢琴供其练琴用,它付钱让学生们在校外租一间足够放下这台豪华钢琴的大房子,它会在每个周三举办全校下午茶,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社交平台。但同时,它也要求学生们除音乐外,还有其他爱好。   陈洁其实提早就修完了所有的必修课学分,但在学校教务老师那里,她却没能顺利过关。对方要求她再多学一些附加课程,比如化学、历史、心理学、德语等。她还擅长西餐烹饪,“烤牛排从没失败过”。   为什么不回国呢?   有意思的是,向来不主张“为了参加选秀而放弃学业”的陈洁,本身头上就顶着一圈又一圈的大赛获奖光环。   2004年,19岁的陈洁在美国密苏里南方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青年组第一名的成绩;当年10月,她便在卡耐基音乐厅举办了独奏音乐会;还是这一年,她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获得了E-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此后,她又在美国15个城市举行巡回演出;2005年,她在美国华盛顿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第十一届以色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师赛中获得第四名;在西班牙桑坦德尔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这些成绩,都是历年中国选手在上述赛事中获得的最好成绩。陈洁告诉记者,她把“比赛”看做是一个展示自己、与人交流的舞台,“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一些比赛,对技能提高有帮助。”   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是,2011年,这个在国外拿奖拿到手软的女孩,回国了。并且,她没有成为一个自由艺术家,而是选择到一所大学的音乐系任教——这所大学,名叫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院校,2011年9月刚刚筹建它的音乐系。   “我在想,如果能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播撒下一颗音乐的种子,会怎样?”陈洁现在的工作,是从6000多个理工科学生中挑出一些音乐好苗子,组建一支室内乐团、一个音乐剧社。   在她眼中,理工科学生恰恰是最需要音乐滋养的一拨人,“国外很多科学家、工程师都有很深的音乐修养,我们中国缺少有创造性的人才,或许是因为人们太过专注于自身的专业,而忽视了专业以外其他美好的事物,比如音乐。”   她曾好几次被人问起“为什么要回国”,而她的回答通常是一句反问“为什么不回国呢”?舞台下坐着的那一群群“小观众”,就是陈洁决定回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通过这里演一场,然后换个地方再演一场,而是通过教育,从根本上帮助孩子们成长。”   这个有着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的标准美女,已经跨出了第一步。她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独奏音乐会现场,还吸引来了一大批“工科男”,琴键间美妙的乐曲让他们也不禁鼓掌和欢呼。(王烨捷 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