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钢生死危局:去年保壳“卖子” 今年靠“裁员”
山东钢铁K线
山东钢铁巨亏9亿 已到生死存亡时刻
去年保壳卖“亲子”,今年保壳靠“裁员”,陷入巨亏泥潭的山东钢铁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山东钢铁刚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山东钢铁实现营业收入402.5亿元,同比下滑23.37%;同期公司净利润亏损9.91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1.2亿相比大幅增亏。在A股33家上市钢企中,与重庆钢铁、八一钢铁(600581.SH)一并成为亏损前三的企业,同时公司也领亏158家山东系上市公司。
11月5日,一则关于山东钢铁集团将裁员万人的报道在市场疯传。“尽管这几天山东钢铁不断解释与澄清,但巨亏9亿的财报加之惨不忍睹的股价已经表明企业状况确实陷入泥潭。”锐财经行业分析师刘江远11月7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年内扭亏无望
实际上,对于山东钢铁来说,接下来面临的困难还要大得多。
公告显示,1-9月份,山东钢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7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4.68亿元,同比减少148.18%。在资金面紧张程度加剧的情况下,山东钢铁不得不通过多种途径缓解资金压力。
10月31日晚间,自10月27日起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山东钢铁发布进展公告称,公司正积极筹划并推进定向增发事项。目前,该事项正由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咨询、论证等工作,且尚需通过相关审议批准程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除了定向增发,今年8月末,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与济钢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具体交易为,山东钢铁将旗下济南分公司的部分设备在形式上出售给该公司,然后由济南分公司租回使用,以便回收租金。
过去3年中,山东钢铁一直在巨亏中徘徊。在2012年,当年宏观经济放缓、行业产能过剩影响显现、钢价遭遇跳水行情,在此情况下,山东钢铁巨亏38亿元。
为了避免连亏,遭遇ST的厄运,山东钢铁进行了一系列挽救措施。2013年1月起,山东钢铁将一条宽厚板生产线转租给济钢集团以提升经营效益。当年4月开始,公司调整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从而在账面增加了净利润5.45亿元;四季度,山东钢铁又出售了旗下济钢国贸和莱钢国贸的部分股权,最终在年内得以扭亏。
但好景不长,今年以来,钢铁业严峻形势更胜去年,该公司1-3季度分别亏损1.94亿、4.2亿、3.7亿,年内扭亏无望。
由于长期业绩表现不好,山东钢铁股价多年来一直阴跌,截至10月24日停牌前收盘价为1.92元,为沪深两市为数不多的“1元股”。
“在缺乏品种优势的情况下,其业绩实质性恢复依赖行业需求回暖。”刘江远分析道。
生死存亡保卫战
作为山东钢铁的母公司,山东钢铁集团并不认同此前媒体报道的裁员1万人的说法。
山东钢铁集团党群工作部一位负责人通过当地媒体称,“我们计划在未来3年内,对1万人进行分流安置。”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3年裁员1万人”的说法很可笑,“还没听说我们这样的企业因为这个裁员的,国企的人被辞退了,会有说法。”
作为山东省国资委旗下第一大国有企业,由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合并而来的山东钢铁集团,目前年钢铁产能超过2000万吨,员工人数达8万之多。
上述负责人表示,将被分流的这1万名员工均是钢铁主业的从业者,未来山钢集团将重点发展五大板块,包括钢铁、矿业、金融、贸易物流和房地产,除钢铁主业外其他四大业务板块都要承接钢铁主业的员工分流。“我们的主业确实有困难,所以才要进行分流安置。”
不过,在一位不想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上述人士的说法透露出的更多是“并没有直面问题”。
上述人士举例说,相比山东钢铁的持续亏损,同处山东的日照钢铁1-8月实现盈利10.1亿元。
“国有钢铁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人员冗余,这导致人均钢铁产能较低,人力成本畸高。”卓创资讯钢铁行业分析师刘新伟分析,山东钢铁集团粗钢产能为2279万吨,养着八万多名员工,山东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日照钢铁集团产能为1267万吨,员工人数尚不足两万人。
实际上,山东钢铁集团不仅主营业务亏损,钢铁业务之外还有41家下属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大公国际对山钢集团的评级报告,2011年到2013年,该集团资产负债率一路上升,由72.45%升至79.46%,超过钢铁业70%左右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2011年-2012年,山东钢铁集团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由49.39亿元减少至15.46亿元,2013年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变为-42.94亿元,集团资金面可谓捉襟见肘。
10月29日,山东省纪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省委第一巡视组向山东钢铁集团反馈的巡视情况,其中指出,山钢集团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屡有失误。
据公开报道,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9月曾到山钢集团调研,他强调,山钢首先要提高认识,把减亏扭亏提升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打响生死存亡保卫战。
“人工成本降不下来,山钢的前景就出问题。”山东钢铁集团董事长任浩在9月份的一次集团会议中表示,山东钢铁集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考验期。他要求公司研究一切办法促进主业减员,“是改革改出去,还是终止合同,待职工退休后再退到企业,各种办法都可以研究。也可研究向合适的民营企业输出劳务用工,这部分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可回来办理退休手续”。
不过,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山东钢铁集团的多元化战略。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之前东北的鞍钢,也曾将工人向非钢产业输送和流转,但最后的效果依然不好。”冶金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认为,钢厂主业不行,向非钢产业发展未必就是出路。
在刘海民看来,部分钢铁企业一直从事重工业,向不搭边的非钢产业转型,盲目投资风险更大。“比如地产、金融,如果此前并未涉足这个领域,缺乏相应的资源和经验,凭什么取得竞争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