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钱、地、人”组合拳 乡村产业让农民有赚头

02.07.2019  08:41

  打好“钱、地、人”组合拳

  乡村产业振兴 让农民有赚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8年,粮食产能连续7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4.9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农村网络销售额1.3万亿元,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全面部署。在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意见明确了乡村产业是姓农、立农、兴农的产业,明确乡村产业“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

  乡村产业定位更加准确。乡村产业是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

  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更加清晰。以科学布局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结构,以产业融合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以创新创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政策“含金量”更足。意见是在以往政策基础上的集成、延伸、拓展、细化和实化,特别是在“钱、地、人”上打出一套“组合拳”。

  在健全投入机制上,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在土地保障上,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在人才支撑上,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农村定向招生。

  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解决一些农村“空心化”问题。“‘空心村’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乡村没有产业,吸引不了资源要素、留不住人。”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通过乡村产业振兴,把产业更多留在乡村,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

  意见提出用5到10年的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到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余欣荣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性指标。据对一些中西部地区测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已占到了县域生产总值的50%。意见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指标,更能够反映我国农村现代经济发展内在规律,更能显示出农业农村地位的重要,以及产业融合发展取向。因此要因势利导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经济,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编辑:孙岩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稿件
  记者从市人社部门获悉,新华网
相关阅读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