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就是这样被骗去的!帮人“寻仇”来敲诈 冒充好友求充值

17.12.2015  09:07

  如今,电信、网络诈骗越来越高明、骗局编织得越来越复杂。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骗局面前,你一不小心就会着了道。近日,记者采访整理了多起真实案例,帮您认清骗子的骗局……

  曹女士是山东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月10日,她收到来自手机号码“13076923357”的短信。内容大意是:曹女士得罪了人,仇家对她恨之入骨,花重金雇佣这个“侦探”对她进行全面调查。更令人担忧的是,“侦探”通过多方暗访偷拍,掌握了曹女士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且这些证据足以让曹女士“前途尽毁、身败名裂”。不仅如此,“侦探”还准确说出了曹女士的单位、职业等个人信息。

  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侦探”开始恐吓曹女士,要她在当天下午5:00前汇款2万元,“侦探”将把证据全部销毁或转交给她。否则,“侦探”将把这些证据交给雇主,并在曹女士单位里传播、扩散。最后,还威胁曹女士不要心存侥幸或报警。

   [常见骗术1]侦探替人寻仇恐吓破财免灾

  曹女士一眼就看出这个“侦探”是骗子。“我本想戏耍一下他,后来工作忙就忘了。但下午5:00,这个骗子给我打来电话。”骗子在电话里厉声责问曹女士为何没把钱汇过去,曹女士打趣对方:“干你们这行来钱是不是挺快?有空也教教我呗!”

  曹女士的调侃让骗子恼羞成怒,开始疯狂报复她。骗子不断用她手机号在各个网站上注册账号,曹女士几小时内收到了30多条验证信息。另外,对方还多次试图侵入她在某网上商城的资金账户。直到曹女士拨打电话举报,骗子才停止了骚扰。

   [常见骗术2]盗取微信账号骗好友帮充话费

  11月22日,济南市民张女士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称已经给她手机充上200元话费。这让张女士很纳闷。谁知她的朋友反问:“不是你刚才在微信上让我帮你充话费吗?”张女士意识到有诈,想打开微信一看究竟,却一直无法成功登录。

  费了半天劲,张女士终于登上微信,发现有人盗用了她的账号,给她微信上的所有好友群发了信息,请求帮忙给一个手机号码充话费。“对方很了解我在微信上的说话语气。”张女士说,骗子先给她的所有好友群发了一条微信,内容只有两个字:“在吗?”接着又群发一条微信,内容里附了一个手机号码,大意是“张女士的手机没钱了,她又不方便充话费,请对方帮忙充值,过后返还”。由于骗子模仿得很像,以至于张女士微信上有十几个好友连核实都没核实,每人给骗子提供的手机号充了200元话费,合计被骗去2000多元。

  张女士说,她的微信平时都是在线登录状态,不知骗子是如何盗取账号的。“可能是我老公经常更新下载手机软件,我家的路由器又是智能的,病毒软件通过控制路由器盗用了我微信账号。”张女士猜测。

   [常见骗术3]冒充客服人员骗取信用卡验证码

  8月6日,武汉的何女士到济南出差。在客户的车上,何女士接到一电话,对方自称是杭州某贵金属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他问我有没有从他们公司购买贵金属,说我的银行账号正在给他们付款,如果不是我本人操作的,他们就把钱退给我。”一开始,何女士怀疑有诈。但她刚挂断电话就收到中国工商银行发来的短信,有人正从她账户上支出一笔钱,并发来了这笔交易的验证码。“就在我纳闷时,那男的又打来电话,准确说出了短信提示的交易金额,我就不得不相信了。他说要把钱退给我,催要验证码,我稀里糊涂就给他了。”在与对方通话的过程中,张女士的手机不断收到银行卡交易短信提示,对方也一直不肯挂断电话。“他在电话里不断告诉我,帮我退回了多少钱,有人又从我账户上支出了多少钱,金额说得都很准。就这样反复倒腾,我总共收到13条短信。”

  张女士觉得不对劲后,强行挂断电话查看收支记录才发现,储蓄卡损失163.87元、信用卡损失9900元。

   [常见骗术4]诱惑刷单赚钱骗走大学生3万元

  小刘是济南某高校学生。10月24日,她从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条招聘“刷客”的信息。“‘刷客’就是帮生意不好的网店刷销量和信誉,我通过支付宝第三方担保从网上拍下商品后,通知招聘方,他们会把本金返还给我,并支付我任务报酬的佣金。”小刘介绍,对方承诺刷单金额越高、佣金越高。每笔任务佣金最低5元。

  小刘试着刷了两笔,获得了10元佣金。尝到甜头的小刘开始连续接任务,刷单金额越来越大,有时为了完成一笔任务她需要从支付宝账号上支出数千元,却再也不见对方返还本金和佣金。小刘意识到不对劲儿,反复问对方:“这不是骗人的吧?”而对方则一再保证,只要小刘刷完下一单,就跟她结算所有本金和佣金。为了把支出的钱收回,小刘只好按对方的要求不断刷单。但直到她从支付宝账号上支出了3万元,对方也再未返还一分钱。

  小刘这才彻底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小刘告诉记者,支付宝账号上的这些钱都是她家人的。

   相关链接

   电信、网络常见的诈骗手法

  除了记者采访的案例,类似的骗局还有很多。现将几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列出,请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意防范。

  1.冒充亲友“汇钱救急”

  接到所谓亲人或朋友的电话、短信,谎称其犯罪被抓、生病或车祸住院、甚至遭绑架等,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

  2.冒充房东

  诈骗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后方知受骗。

  3.虚构中奖

  诈骗分子随机向手机用户发送互联网上的中奖信息。一旦用户拨打“兑奖热线”,诈骗分子即以需先交“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借口让用户汇款。

  4.订票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市民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市民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5.“航班取消”骗局

  诈骗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给预定了机票的乘客发短信谎称“航班取消”,要求乘客拨打指定电话免费改签,并提供银行卡账号领取“误机补偿”,借机骗取银行验证码,进而将受害人银行卡上的存款转走。

  6.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

  7.冒充税务、财政、车管部门工作人员以购车、购房退税名义实施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