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P2P入困局 布局第三方渠道谋拓展

06.08.2015  18:24

     首家试水银行P2P业务的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近日陷入平台暂停的舆论漩涡,不过,有接近小企业e家的知情人士已经辟谣,称小企业e家并没有暂停,只是在进行内部优化,很快就有新的投资标的重新上线。尽管小企业e家抽身舆论传言,但银行系P2P平台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发展之后,的确鲜有亮丽的成绩单,甚至在整个P2P行业急速发展的大趋势下部分银行P2P平台难以为继,流量不足,内部相互消耗等问题层出不穷。

   银行系P2P开始布局分销渠道

  在业界看来,小企业e家是银行首次试水P2P业务,招行走在了前列,该平台于2013年9月试运行,项目设计、业务模式等与P2P平台类似。但由于新业务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调整,小企业e家上线至今也经历了多次的业务优化调整。

  记者昨日登录小企业e家,其最新公告发布于7月30日,平台表示,小企业e家目前正在优化升级,大量优选项目将定期发布。

  同时,小企业e家官网上,选择个人页面后会弹出一个二维码,这是一个名为钱端的互联网理财APP。记者查询资料后发现,钱端原名为众金所,是广东一家公司打造的银行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与其合作的除了招行,还有宁波银行(直销银行)、兰州银行(E融E贷)、青岛银行(财富E屋)、尧都农商银行(E融九州)等十余家银行。

  曾有接近小企业e家的知情人士透露今后小企业e家不只通过官网,还将借用其他的渠道进行分销。钱端APP二维码在小企业e家平台上弹出,或许正说明了上述问题,银行系P2P开始布局其他分销渠道。

   部分银行系P2P平台已名存实亡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涉足P2P业务的银行已经超过10家,比如平安的陆金所,国开行的开鑫贷和金开贷、民生银行的民生易代、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兰州银行的e融e贷、江苏银行的融e信、宁波银行的投融资平台以及齐商银行的齐乐融融E平台等等。这其中要数平安的陆金所做得最好,但不久之前平安集团也与陆金所业务剥离。

  网贷之家的研究显示,银行系P2P普遍面临流量不足的问题,这与其平台产品的收益率有较大的关系。以小企业e家为例,多数项目只有5%-6%的收益率,与大多数民营平台至少10%的差距相当得大,这也导致投资者认购热情不足。

  网贷之家的研究显示,目前部分银行的P2P平台已经处于半停滞的状态,很长时间也没有新项目发布,甚至也有平台已经暂停。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平台寻求与第三方的合作希望扩宽渠道,弥补银行机制上的不足,但依然受到监管或是制度的掣肘,比如曾有银行产品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销售遭遇监管叫停。因而,目前来看并未有十分成功的案例。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