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火箭今年将迎来第200次发射 明年是发射高峰年
15.11.2014 13:11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新华社发
高分卫星和相机、“嫦娥三号”探测器、神舟飞船返回舱,这里是珠海航展中国航天展馆的现场。相信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与本报记者一样,一置身其间,面对这些代表人类最新锐航天成就的展品,就折服于最新航天科技文明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力,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激情。 一个新的太空时代正展现在人类面前,而这些琳琅满目的展品无声地宣告:我们中国人正阔步奔向这个时代。 夯实航天强国梦根基 认识宇宙、探索新知、造福人类,这是我们民族的航天梦,也是“中国梦”必然包含的要素,而运载火箭技术就是托举起航天强国梦的重要基石之一,这大概也是两个高大火箭模型被矗立在航天展馆前庭显要位置的原因之一。 登上珠海航展,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民众检阅的运载火箭,当然是中国运载火箭家族中最闪耀的明星。“这是长征5号和长征7号运载火箭,它们将是我国运载火箭的主力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罗晓阳指着身后高高耸立的两个火箭,言辞中充满自豪之情:“前者更高大魁梧,后者相对苗条,可分别看作中国火箭家族的男女明星,而他们将联袂演绎我国载人空间站建设、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太空传奇。”根据罗晓阳向本报记者介绍,长征5号的运载能力达到低轨道25吨,是现有火箭运载能力的数倍,达到了一流航天强国的水平;而长征7号主要承担为将来的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运送货物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其燃料为液氢液氧等,有益太空环保。 太空探索没有终点,太空技术只有更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长征5号和长征7号只是我国火箭技术持续跃进的一个新起点。罗晓阳指出,火箭技术正在向着更大、更强的方向发展。他解释说,所谓“大”就是体积越来越大,将来的重型火箭直径可能要达到8米到10米;所谓“强”就是运载能力更强,可以把100吨级的空间站和飞行器送上太空。 迎接长征第200次发射 按照计划,长征运载火箭今年将迎来第200次发射。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中国运载火箭经过了其堪称辉煌的发展历程,走过几个阶段:从最初的串联式到捆绑式,从常温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液体推进剂到固体推进剂,从一次启动能力到二次启动能力等发展和跨越,中国运载火箭已经把我国带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中国运载火箭的近200次发射中,技术研究院承担了近150次,保持了值得骄傲的成功率。前100次发射我们用了近40年,而后100次,中国只用了约10年,从发射频度上也折射出我国航天大国加速成长进步之路。 长征2号F是长征系列火箭中最优秀的代表之一,目前保持了100%成功的骄人战绩。作为长征2号F改进型火箭总设计师,张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征2号F火箭是专门为我国载人航天设计的,高可靠、高安全的火箭,已经飞行了11次,全部成功。在建设载人空间站过程中,其主要使命是运送航天员,在需求没有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今后不会对其进行大的改动。“但没有绝对完美的产品,我们要在实践中发现并改进其可能暴露出的问题,使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要继续把好质量控制关,把传统上节点质量控制向全面质量控制方向转化,确保在该火箭服役期间质量绝对过硬。”张智说。 展望2016年,罗晓阳说,随着北斗导航卫星进入一个高密度发射期,明年是我国火箭的发射高峰年,全年预计有20多次发射任务,“百发批产”工程阶段将真正到来。 直面市场化转型挑战 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火箭人也清楚地意识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对传统的体制和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为持续创新提供不竭动力。为此,中国火箭研究院提出了向“市场化转型”,进行“二次创业”。罗晓阳说,中国航天事业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逐步发展而来,现在面对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变革潮流,我们必须迎头赶上,不能固步自封。 罗晓阳坦言:“虽然提出市场化转型目标,但是对如何实现它,我们目前还处在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管理和服务机制是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进行的成功探索之一。罗晓阳介绍说,作为一家高科技研究单位,我们改革那些官本位的用人机制,形成了立体多元的人才成长通道,比如设置了首席技术专家、首席技能专家、首席管理专家,把技术人才队伍细分为设计队伍、工程师队伍、工艺和产品测试队伍等。这些措施已经收到很好成效。“现在,35岁以下员工占员工总数的53%,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是35.3岁,比欧美同行平均年龄小约15岁。同时也形成了从院士到学术带头人,再到技术骨干结构合理,博士、硕士、学士学历匹配的人才队伍。” 实际上,本届航展也折射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市场化转型的努力。与往届航展聚焦宇航展品不同,本届航展上,该院还着重推出了高性能武器等军贸产品和航天技术民用产品和技术。记者 张保淑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15.11.2014 13:11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习近平总书记半个月内三次强调“决不能前功尽弃”,有什么深意?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