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危房改造:三千户居民5年仍未能住上新房

27.04.2015  18:40

      3月22日,长春降温,气温降到零下9度。一位身穿深色大衣、头戴鸭舌帽的老大爷正坐在长春市宽城区政府信访接待室里等待约谈。

    见到督查组的同志,老大爷激动地站起身,连忙握着组长的手。     老大爷姓郭,是信访人郭某某的爷爷,今年75岁。郭大爷说,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把补偿款发放到位。今天给钱,明天就去买房。     原来郭大爷的孙子、信访人郭某某通过网上向国家信访局反映,2010年其祖父母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南京大街的住房,因鉴定为D级危房被宽城区政府拆除,双方签订了安置协议,但至今未得到安置款。       郭大爷身患肠癌,老伴在房子动迁期间因突发心衰住院,经抢救病情总算稳定,但身体状态一直不太好,生活行走都很困难,如今老伴瘦得只剩下60斤了。看着老伴身体每况愈下,大爷梦想着早点搬进新居,圆老伴一个新房梦。     经督查组核查,2010年,长春市启动铁南地区危房拆除工作,由宽城区成立国有开发公司,以上海路北地块作为回迁区域,逐次启动南京大街南地块、北京大街东地块的改造工作。包括郭大爷住房在内,共拆除D级危房居民1918户、征收相关房屋居民1760户。     宽城区住建局与3399户居民签订了安置协议,并向D级危房居民发放了租房补贴。     2012年,因受资金、规划等因素影响,回迁房建设陷于停滞。2013年,长春市政府确定由长春市城开集团承接该项目。由于拆迁户数多、需要安置的面积过大,项目一直无法取得审批手续。     2014年,宽城区住建局与包括郭大爷在内的2806户居民换签了货币补偿安置协议,承诺不足标准面积的,上靠标准面积补偿。安置资金由长春市城开集团融资解决。     但长春市城开集团一直未能按照原定的融资模式实现融资,导致货币补偿不能按协议履行。宽城区住建局又与已签订货币补偿安置协议的居民签订了补充协议,以应得的货币补偿为本金,按照现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每月向居民支付利息。     从2010年动迁开始,5年过去了,三千多户居民望眼欲穿。何时才能住上新房呢?     重大项目实施前风险评估缺失     记者手记     由于年久失修,铁南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整体风貌陈旧破败,有的则严重缺乏配套设施,还有大量满铁附属地以及伪满时期建设的民居建筑,也都超出设计使用年限。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很多是低收入困难群体和外来流动人口,民生状况亟待改善。     宽城区政府负责人介绍说,该地区大都是伪满时期的房子,这些房子面积平均在22平方米。按照棚户区改造的要求,每户要达到54平方米以上(平均58平方米),因此,密度太高,建不了这么多的房子,政府考虑货币补偿政策。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原有的融资模式无法实现,只能另想办法。     由于融资出现问题,宽城区已无力承担这个项目,需要长春市政府支持。     督查组询问宽城区政府,在项目实施前,有没有进行评估?有没有制定具体操作方案和相关预案?得到的答复均没有。     有没有经审批的项目规划图?仍然没有。     督查组核查发现,在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情况复杂,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重大项目实施前,如果缺乏风险评估意识,就会存在一定的社会安全稳定隐患。     长春市政府、宽城区政府在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研究论证不充分,决策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估计不足,对需要安置的居民数量、融资来源等考虑不周,导致项目资金筹资困难、规划等相关手续一再延后,长达5年无法兑现回迁承诺,引发居民不满并多次上访。     群众利益无小事。督查之后,长春市立即调整充实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时间表。长春市和宽城区政府均表态,会在该项目建设中,进一步重视群众的切身利益,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把遗留问题解决好,尽快让群众搬迁入住。□本报记者梁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