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 祁连山上的蔬菜龙头
6月底,山东地区草莓早已下架,而青海门源县泉口镇“青鲁缘”冷冻蔬菜基地却正是草莓上市的日子,香嫩可口的草莓吸引着周边的游客前来采摘。
“青海地区气温低,草莓能产三四批。”来自寿光的农业技术员董永涛说,“门源县以前基本不种植蔬菜、水果。虽说这里的老百姓吃过草莓,但像这种亲自摘草莓吃的体验绝对是第一次。”
由我省主要援建的“青鲁缘”冷冻蔬菜基地项目,去年10月底已经全部完成并投入生产。
历史上,门源县并不种植蔬菜,以前老百姓餐桌上的蔬菜都是来自甘肃张掖等地区。而现在,通过我省援建的这些温室大棚,门源县成了海北州的菜园子。“现在我们产的蔬菜不仅能够满足门源的市场,还能把多余的产品运往西宁等周边的兄弟县市。下一步,我们不但要种植蔬菜,还要种植一些水果,以满足当地人的需要。”泉口镇副镇长张生恩说。目前,门源建成大棚100个,总占地750亩,年产蔬菜600吨。高原温室大棚也正引导着当地农民从大田农业和外出打工转向收益丰厚的高原蔬菜产业。
当地种植户雷占福告诉记者:“我以前打工一天也就100元,现在承包了7个棚种蔬菜,村里的、县城里的都来我们这里买菜,我们这边的菜,人家吃着放心,更新鲜一点,价格也低一点,一天能卖七八百元,比打工强多了。”
以前种地、外出打工,现在种大棚。对大部分像雷占福一样的种植户来说,种好大棚,最难、最关键的是技术。为了让当地种植户尽快掌握种植技术,山东派遣农业技术骨干到门源县长期驻守指导,还通过开展农业异地培训活动,让当地种植户到山东现代农场观摩学习,努力提高当地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有技术员帮助,又经过培训,现在棚里面基本的病虫害防治,农户们已经基本掌握,也能够做到防治。”泉口镇干部许剑说。
董永涛介绍,门源县当地高原气候加上优质的水源,在发展蔬果种植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目前,基地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肥料,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提供设施维护;农户在合作社指导下从事生产;每棚蔬菜产品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往市场,每个农户的收入在单棚上实现,合作社收入在整个基地规模上实现,同时收取公益金用于设施的日常维护。
据了解,今年,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还将投资1亿多元继续在门源县建设高原温室大棚项目,将门源县打造成西部蔬菜产业的龙头县。
“把门源县的生产基地建设成为西宁市的菜园子,从长远发展来看,还要建设成为新疆、西藏、西北部蔬菜生产的供应基地。”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总经理孙仿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