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涨涨涨 看不明白凭啥这么贵
摘 要:怕景区涨价,更怕不明不白。专家们都在讲,景区应大力谋求转型升级,将“门票经济”转变成产业经济。问题的关键是,现在的景区,裹着一层青纱,不仅定位模糊,而且运营模糊,让人看不清看不懂。这样的景区,实在看不到公共产品的属性。
一个全国性机构——“假日办”为民服务了14年后被“撤撤销”,却遭到民众齐齐拍手称快,激起国民对过节度假的新期待。大家刚想趁着十一长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坏消息”又来扫兴,门票涨涨涨。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你还玩得起吗?
几乎在每一次讨论中,都会有人站出来帮助景区以及所在城市,算大账小账、远账近账以及各种账。这些账算得确有道理,然而每一次听到,都禁不住一阵叹惜,如果算账有用,还要相关部门干什么?
当然,如果游客“用脚投票”,那些管旅游的人应该还是会在意的。可是在一个普遍上涨的市场,游客根本无法选择;在旅游发展的台风口,涨价的景区根本不怕没有游客。虽然这一轮门票价格的上涨让人很是气愤,但无可奈何的是,在即将到来的这个国庆黄金周,这些涨价的景区还是“不缺客”、“不差钱”。至于是不是“不要脸”,那又有谁放在心上?
有人困惑,那些管旅游的人,难道不花钱旅游吗,感受不到门票上涨带来的压力吗?答案恐怕还真是“不”。应该听过“天下XX是一家”吧?中间的这两个字,其实可以任意替换,天下旅游是一家,天下景区也是一家。大家迎来送往,互相做客,连吃饭都要管,还要什么门票?至于说再上面的“大婆婆”,也可以到处“考察”、“视察”,哪要花钱买门票?这就是让人憋屈的事实:当很多人在盘算门票时,有一部分旅游的人从来都不花钱。
景区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估计第一流的经济学家,也很难简洁地给出答案。说它是事业吧,可又唯利是图;说它是产业吧,可又有很多漏洞,很多人前来旅游不花钱。可是再难,仍然要明确定位。一方面它是事业,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这决定了定价必须体现公益性,必须经由听证程序,必须公开景区真实运营情况、财务状况;另一方面它是产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每一个进入景区的人,都要掏钱买票。换言之,即使要提价,也得经由程序,把运营状况公之于众,并且穷尽一切努力,控制不当支出。
怕景区涨价,更怕不明不白。专家们都在讲,景区应大力谋求转型升级,将“门票经济”转变成产业经济。问题的关键是,现在的景区,裹着一层青纱,不仅定位模糊,而且运营模糊,让人看不清看不懂。这样的景区,实在看不到公共产品的属性。这样的景区,也保证不了一个休闲时代的到来,支撑不了旅游大发展的春天。 (毛建国 媒体评论员)
网络编辑:高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