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井镇位于县城以北3公里,省道229线、336线贯穿全境,境内生态条件优越,寨子水库属东部乡镇饮用水源地;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县全域旅游规划布局中处于北部生态观光休闲带,通过沂蒙生态大道、沂蒙泉乡大道两条旅游专线与西部山地红色文化体验带连接在一起。既受县城城市建设辐射具有区位优势,又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条件对县城产生辐射,与县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近年来,铜井镇在充分利用县城带动作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同时,认真落实全县旅游规划总体布局定位,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统筹全镇旅游规划,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把乡村旅游作为镇域经济的引领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全镇旅游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按照“全域规划、差异定位”的要求,将文化、农业、林业、水利等要素与旅游规划紧密结合,突出旅游功能,形成文旅结合、农旅结合、林旅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从全县角度谋划旅游项目定位,突出旅游产品业态的个性化、互补性,先后建成特点鲜明、各有所长、能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竹泉村、红石寨、马泉创意农业休闲园等几大精品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不同类别小型“农家乐”项目雨后春笋般崛起,用地需求一时难以解决,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的关注与深思……
与兴办“农家乐”无地可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很多农民开始进城务工经商,在城里有了固定工作与居所,农村的宅基地逐渐闲置起来,有的房子年久失修,院内杂草丛生,很多村庄的宅基地闲置率达到了30%或更多,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为破解用地需求压力,发挥农村空闲宅基地效益,县国土局会同铜井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引导旅游景区周边群众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农家乐”,采取自己经营、租赁经营、入股联营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目前,铜井镇引导农民创办与旅游相关的农家饭店、农家宾馆、农家商店、特种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手工艺术品制作等“农家乐”已发展多达300家,其中80家属利用沿街、沿路住宅改建,商住一体两用、旺季经营、淡季居住;200余家属利用闲置宅基地整修改建,闲置多年的宅基地一时“忙”了起来。大量当地村民进入“农家乐”从事离土不离乡的服务行业,带动了农民就地就业、农业就地转型、农产就地升值、农村就地致富。
铜井镇引导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农家乐”,实现了闲置宅基地华丽转身,解决了用地需求,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拉长了旅游链条,壮大了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改善了村内空闲宅基地及周边脏乱差环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活跃乡村旅游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多赢。(姚作启 魏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