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闺秀时尚依旧 济南花样奶奶带你穿越百年
今年101岁的黄需是位十分时髦的老人,面对记者镜头时,她一定要戴上心爱的帽子和墨镜。 记者黄中明 摄
1948年,刚参加工作的黄需。
2013年2月,黄需老人在趵突泉畔留影。本版老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翻拍
在济南市中医医院的疗养病房里,记者见到了101岁的黄需,老人皮肤白皙,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有着跟这个年纪不符的非凡气度。让人惊喜的是,老人竟然戴着天蓝色太阳镜,还挂着一串珍珠项链,“老太太可爱美了”,女儿朱兰说。就这样,在5月的一个上午,黄需老人娓娓道来,向记者讲述了她一个多世纪的故事。从民国大家闺秀成长为新中国的幼儿教师,再到颇有建树的业余书画家,这位“花样奶奶”的一生近乎传奇。
【人物档案】
黄需,1914年2月出生于济南,原籍北京大兴县,毕业于济南女子师范学校,曾任济南市市直机关幼儿园副主任,离休干部。
大家闺秀 生在书香门第穿着旗袍长大叔父与李叔同徐悲鸿等交好
1914年2月,黄需出生在济南黑虎泉畔半边街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母都生在官宦家庭,“我爷爷是位翰林,清朝时在酒泉做过官,姥爷也是官员。我父亲叫黄召周,文化程度很高,在学校里教过英文,后来进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民政厅做事,在第一科做一等科员,管人事。他在民政厅干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父亲说什么也不干了,怕以后身不由己当了汉奸。便一直赋闲在家,开始写类似聊斋志异的‘自如风来诗随笔’故事诗,共200首,是劝人向善、怎么做好事的书,可惜在文革时没了。”黄需母亲是一位大户人家姑娘,“母亲17岁嫁到我们家,前后生育了9个孩子,母亲上私塾多年,记忆力特别强,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写一手好字。到现在我妹妹那里还留着很多母亲的信件,娟秀小楷非常漂亮。”
很多人对黄需的名字感到好奇,黄需告诉记者,这是父亲根据八卦起的,“我大哥叫黄离,也是取自八卦。”黄需从小接受了严格的教育,“我不是最小的,但长得最漂亮,父母也最喜欢我。”对黄需来说,童年直到结婚前的时光都是无忧无虑的,“我们家的条件在当时是非常好的,我们姐妹都有专门的佣人,穿着旗袍长大。”说起当年,黄需脸上掩饰不住骄傲。1942年,黄需与三位姐妹和自家一位嫂子在济南照了一张合影。在黄需 84岁的小妹黄若松家,记者见到了这张拍摄于70多年前的照片,位于照片右上方的黄需身穿旗袍、烫着大卷,年轻的面容酷似章子怡,散发着“民国范儿”,即便按今日标准也是位美女。
1928年,“五三惨案”爆发,黄需正在读济南女子师范学校,满城的日本兵涌入,学校只好放假,黄需也躲在家中不敢出门。“我有亲人在日本读过书,但没想到日本人这么坏。”黄需口中的这位亲人便是叔父黄二南,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画家,也是对她影响很大的一个人。黄二南曾在日本最高美术学府——上野美术学校读过书,跟弘一法师李叔同是同窗学友。黄二南独创了一种绘画方式——舌画。“我小时候经常看叔父用舌头作画,画舌画不容易,先要在碟子里把所需要的颜料调好,然后弯腰躬背,最大限度地吐出舌头,让舌头上沾好墨汁,然后摇晃脖颈点染勾勒。”黄需当时也问过叔父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进行创作,“叔叔告诉我,经过唾液浸润的颜色吸收了唾液中的‘胶质’,鲜艳透亮,而且晕染效果也更滋润。很多大家比如吴昌硕等就经常喜欢把蘸好颜色的毛笔放在口中吸吮,叔叔受到启发放弃毛笔,以舌代笔,用舌
1928年,“五三惨案”爆发,黄需正在读济南女子师范学校,满城的日本兵涌入,学校只好放假,黄需也躲在家中不敢出门。“我有亲人在日本读过书,但没想到日本人这么坏。”黄需口中的这位亲人便是叔父黄二南,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画家,也是对她影响很大的一个人。黄二南曾在日本最高美术学府——上野美术学校读过书,跟弘一法师李叔同是同窗学友。黄二南独创了一种绘画方式——舌画。“我小时候经常看叔父用舌头作画,画舌画不容易,先要在碟子里把所需要的颜料调好,然后弯腰躬背,最大限度地吐出舌头,让舌头上沾好墨汁,然后摇晃脖颈点染勾勒。”黄需当时也问过叔父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进行创作,“叔叔告诉我,经过唾液浸润的颜色吸收了唾液中的‘胶质’,鲜艳透亮,而且晕染效果也更滋润。很多大家比如吴昌硕等就经常喜欢把蘸好颜色的毛笔放在口中吸吮,叔叔受到启发放弃毛笔,以舌代笔,用舌作画。”黄二南当时跟不少美术界的人交好,徐悲鸿还曾专门给他画过一幅画像。这样的耳濡目染,更加深了青年时期的黄需对书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