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产研院让山东干部Get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如何播种未来
7月8日下午,山东党政代表团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学习考察,听取研究院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以开放、激励的创新机制,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商品,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服务企业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等有关情况介绍。
找差距、探原因、谋未来。这几天,从广东到浙江再到江苏,“坐不住”的山东干部“豁出去”了。上午结束了在苏州的学习考察,他们又赶到位于南京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考察。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JITRI)成立于2013年12月,定位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为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技术。
短短4年时间,研究院专业研究所达40家,其中,加盟专业研究所23家,新建专业研究所17家。涵盖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等领域,而这些都是江苏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数据显示,研究院各类研发人员合计超过6000人,年均技术转化超1000项,衍生孵化企业超过100家,带动科技投入100亿元,实现研发产业产值200多亿元。
谈到研发机构设立与运行机制,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介绍说,建设方式可以总结为“多方共建、多元投入、混合所有、团队为主”,运行机制上团队控股的轻资产运营公司。“我认为,研发机构和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属研发人员。”刘庆说。
围绕“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开展的许多机制变革,灵活而又高效,令代表团成员叹为观止。
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年研发经费总额约20亿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解释说,产业升级需要不断创新技术。在他看来,江苏最紧缺的“商品”就是产业升级转型所需要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院一批颠覆性、前瞻性技术完成成果转化。比如,针对中国人群冠心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问题,引进心脏节律管理领域巅峰科技“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将避免80%冠心病患者过早死亡。
其实,科技成果的“死亡”更可怕。科技成果如果无法有效地商品化、产业化,导致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出现断层,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现象。创新体制加速成果转化,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用实践证明如何跨越创新“死亡之谷”。
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正“播种”着未来,对山东发展有着很多研究、借鉴意义。
偌大的半圆形的展厅,代表团边走边看边记录。蓝光LED技术3D创意笔、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等等,大家看到了案例,更看到了差距。
承认差距,但绝不甘心差距。变革科技管理机制、打造政府和市场双引擎、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如何攻坚克难、自我革新,山东党政代表团成员都在思索着“答案”……
闪电新闻记者 董光强 张伟 王安琪 南京报道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